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順利度過執拗期

一、              仔細觀察,立即滿足
小嬰兒對於處理感官刺激,接收信息和反應、尋找安撫自己的方式等,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父母和照顧者要細心留意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獨特性,並且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同步的回應(與孩子情緒相吻合的回應,孩子因為傷心哭泣,同步的反應——寶寶為什麽傷心啊,媽媽抱抱好嗎?不同步的反應——哭什麽哭,一點點事情,不要哭)。立即回應並用關愛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就是在幫助他們學習信任自己和這個世界,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使小嬰兒逐漸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需求,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期家長應註意的問題:
1、
擁抱——盡可能多地擁抱孩子,給予足夠的皮膚刺激。皮膚是感覺的重要器官,是嬰兒學習的工具,適度的皮膚刺激能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減少“肌膚饑餓癥”的發生,並從中學習正確的身體接觸的方法,包括:可以觸摸的地方、觸摸別人的力量等。嬰兒的頭靠近母親的心臟科使其安靜。
2、
運動——撫觸:皮膚觸覺訓練和肌肉訓練運動,增強親情,撫觸的同時加以語言,是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機會。主被動操:肢體和關節力量的訓練,帷翻身、爬行、走路做準備,尤其增強腰腹力量,對爬行很重要。
3、
行為與語言配合——嬰兒學說話是從聽開始,將妳正在做的事情、寶寶看到的東西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能幫助他理解語言的意義和記住語言,積累詞匯。
4、
及時添加輔食——奶瓶和勺子餵食的吞咽方法是不一樣的,4、5個月開始就要用勺子餵食,食物的個子也要隨孩子的年齡長大,牙床也可以嚼東西,而且出牙時期的牙床更需要磨練。用勺子餵食可以練習使用舌頭,感受不同質感的食物,減少流口水的機會。
5、
安撫奶嘴——即安撫寶寶也安撫媽媽,對口腔發展沒有阻礙,反而幫助寶寶增加口腔刺激,學習學習用鼻子呼吸,減少流口水的機會,2歲左右會逐漸戒掉的。

二、立即回應,盡快滿足
半歲左右的嬰兒開始喜歡周圍的人,逐漸會有目的地發出信號,父母和照顧者要了解這些溝通信號,並給予適當的回應。比如什麽時候想玩、什麽時候需要安慰、什麽時候需要贊揚等。在寶寶發出信號時要盡快滿足,使他明白自己所發出的信號是正確的,並懂得怎麽發信號,怎樣與家人溝通。
1、
確認信號——發現孩子發出信號立即回應,確認寶寶的信息,告訴寶寶我知道,馬上給妳。這樣寶寶可以清楚地知道他是受重視的,而且可以逐漸理解成人的語言。
2、
擠壓——與撫觸有相同的意義,是觸覺訓練的一種,能幫助寶寶調整感覺系統,避免感統失調,(卷春卷、做比薩等),語言和擠壓部位結合。
3、
引導主動——練習自己拿奶瓶、自己拿餅幹吃等,將奶瓶放在離寶寶不遠的地方,鼓勵寶寶伸手拿。
4、
咀嚼——即使還沒出牙,也應該給予適當的咀嚼機會(餅幹、水果片、番薯幹),磨練牙床、學習吞咽。對日後長牙、吃飯幫助很大。
5、
爬行——爬行對寶寶全身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夏天出生的寶寶可能不會爬,即使過了爬行階段也要創造機會玩爬行遊戲。重點:葡匐爬行的時候就進行障礙爬行練習,不穿襪子,9個月仍不會爬練習跪著玩。
6、
紙尿褲——建議白天用到18個月左右,睡覺用到孩子自己可以控制。18個月前把尿大多數是一種條件反射,並非孩子自己主動的意願,而且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也幹擾了孩子的遊戲活動,尿褲子、尿床次數多了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7、
遊戲——要多陪孩子玩,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視的,培養對成人的信任。

三、遵守諾言,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就是等待。這個時期應該讓孩子明白不可能每個要求都能馬上滿足,不能馬上滿足的需要等一會,比如:媽媽在做飯,要等一會才能陪寶寶玩,可告訴寶寶先自己玩,一會媽媽做好飯就跟寶寶玩。等待的結果一定要兌現,切不可忽悠孩子。不同年齡和性格的孩子延遲的時間不同,從看得到的到看不到的,比如:水果切好了放在桌子上,寶寶要洗了手才能吃;等爸爸下班回來才能去花園。學會等待不僅培養寶寶的耐性,而且是學習與人交往方法的最好時機,還可以學會協商解決問題。
1、
等待信號——給予孩子發出信號的機會,過分周到的照顧使孩子喪失了感受饑餓、口渴、急尿、冷、熱等的機會,只會被動地接受成人的擺布,致使不能正確地發出信號,對孩子的交往能力影響很大。
2、
適當疏遠——適當地離孩子遠一點,在隔壁房間用語言跟孩子保持聯系,偶爾請別人照顧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解決孩子過分粘人的問題。
3、
分離——離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說明原因,跟孩子道別,並在承諾的時間回來,千萬不能欺騙孩子,偷偷溜走。只有信任才能放松。
4、
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定時、定點、定量,不追、不哄、不玩、不強迫,一頓大概20分鐘左右,時間太長對消化系統不好,讓孩子看著自己的碗和勺子吃飯,培養專註力,可以一邊講些跟食物有關的話。
5、
說話——給予孩子說會的機會,也就是讓孩子發出信號。
6、
認可孩子的情緒——先接受孩子不良的情緒,表示同情,進行安撫,慢慢教給孩子正確的發泄方法。

四、享受成功,承擔責任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欲望,喜歡自己做,家長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放鞋子、倒垃圾、收婉、擺筷子、穿衣服等,盡量避免失敗,更不能指責,成功機會越多孩子的自信心越強,自信的孩子才敢於跟別人溝通、協商,父母也能利用其自信轉移註意力,給予新的挑戰,化解矛盾。執拗的孩子應讓其嘗試“自食其果”,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主觀的後果:不好好吃飯過了時間就沒有了,要等下一頓,現在只能餓肚子。
1、
耐心、堅持、統一——不能有厭惡的情緒,更不能用“不要妳了”“媽媽生氣了”來威脅孩子,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行為。家人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2、
平等——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大人也不能做,不讓孩子碰的東西就不要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外出購物也應該給予孩子平等的待遇。
3、
分享——其實孩子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那東西對他實在是太寶貴了,孩子手中的餅幹等同於大人的錢包,妳的錢包可以跟別人分享嗎?要理解孩子,對於“貴重的”不能要求分享,家長也應該首先做分享的榜樣。要保護孩子初生的“這是我的”的行為,分清妳我對孩子的交往很重要,不懂得保護自己,又怎麽跟別人溝通呢?
4、
承認個性,保護心理——不指責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執拗期可能很快就過,也可能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不管怎麽樣,那是妳的孩子,妳是他的父母,妳不可以嫌棄他。要允許孩子傷心、憤怒、發泄,幫助孩子轉化不良情緒,學會適當的發泄、讓別人知道我現在的心情,對孩子有很大幫。
5、
分清是誰的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吃飯、睡覺、洗澡、看電視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大人幫助提醒。
6、
自己吃飯——不能因為麻煩而剝奪孩子的權利和機會。
7、
鼓勵自主——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主動權。

五、適當選擇,求得平衡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和範圍,如:先吃飯還是先洗澡、三套衣服選一套,減少跟孩子的沖撞,但不能選擇的事情就要堅持不讓步,等孩子情緒平穩了引開其註意力或者慢慢講道理。幫助孩子尋找臺階,能平衡孩子的心理,自己也順勢下來。當必須舍取其一的時候,幫助孩子衡量價值,做出決定就不可啰嗦、後悔。
1、
尋找台階——這是避免沖突的好方法,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平衡孩子的心理,但也不能離題太遠了。
2、
無理行為——對於孩子的無理哭鬧的行為,最好的辦法是冷處理,全家人統一行動,決不姑息。
3、
對待淘氣和好動的孩子——使其雙手沒有空閑的時候,表揚比批評好得多。
4、
自由與約束——在不影響別人和自己身體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牽涉到別人則需協商解決,家規、道德規範不允許的堅決制止。
5、
專註力的培養——從小事做起,孩子玩耍看書等不隨便打擾,需要轉換活動要提前說明,給予時候做準備。
6、
特殊兒童——要承認和接受孩子的缺陷,不歧視,給予孩子跟普通孩子一樣的生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