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樂媽
樂樂前幾個月時,小朋友一到他旁邊去,我就擔著心,生怕他把人家打了。有一次拿小鐵鏟把人家孩子的頭把了個包。讓我一個勁地道歉。我認為孩子打人有幾種情況:
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開始行動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變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有時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長不讓做,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家長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所以我覺得更多時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樣,樂爸總不聽我的,我也會打他。說不過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實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辦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不喜歡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后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他就明白了。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媽媽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辦法: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行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感想: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么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么。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的想法是:當他打了人后,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后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再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么說,所以我也要家園一致)。然后告訴他媽媽愛他(以免他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么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媽媽撒氣,我倒覺得挺正常的。因為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泄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泄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會更加愛媽媽。樂有時就這樣,我就會說:給我捶背呢!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就夠了。多理解孩子,他畢竟還很小,心智還沒有成長到可以自己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聲對他說:媽媽愛他!或在耳邊輕聲地說:“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就是‘我喜歡你!’”孩子的心情會馬上陽光燦爛、晴空萬里。有時他做些壞事,如把腳放到飯桌上,你越說不行,他越邊壞笑著去做,有時我急了就會問他:你是不是覺得我愛你不夠呀?他說是。我就說:那從現在起,我多愛你一點。他馬上就規矩了。所以有時我覺得對孩子大吼生氣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最佳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媽媽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