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分依賴家長,是獨生子女的“產物”,是家長溺愛孩子的后果.二我們家長習慣于對孩子一切包辦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飯,害怕他打翻碗,弄臟衣服,去把飯勺搶過來去喂他。
對已經很大的孩子還要幫他穿衣服,去給他洗臉、洗腳。這樣的結果,孩子會有嚴重的依賴性,表現為非常懶惰,不愿動手做事,思維不活躍、“腦子笨”,遇事沒主見,沒有進取精神。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會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并認為自己不能做什么,沒有能力。所以明智的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不會“事事”關心,雖然這樣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殘酷”,但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是隨時隨地存在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對孩子來說,不應該總是逃避各種危險,而應該學會去面對、去忍受,因為長大之后的生活環境需要忍受的東西更多,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爸爸媽媽不必事事包辦,許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應該讓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應該放心讓他們自己去做,讓孩子們認識到“我能行”,這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教育家認為讓孩子去做從未接觸過的事情,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他說.“讓孩子接觸從不知曉的事物,不僅可以增加體驗或知識,而且借此機會還可培養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養成面對困難與挑戰的堅毅個性。”
有不少爸爸媽媽在讓孩子做從未做過的事情時,都會因不安而將過程全部告訴孩子。像這樣的做法,雖然是想讓孩子有新的體驗,但把過程說得太詳細,這種體驗就喪失了其原本具有的意義。
孩子即使開始感到困難,也會自行發現問題,進而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有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也會有預料不到的困難,那種發現問題后的驚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戰。
因此,對于過分依賴的孩子,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認識到讓孩子勇于嘗試的重要性,并讓孩子在對新事物的接觸中發現世界的樂趣,從而改掉過分依賴的毛病,走向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