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教育中,心里暗示的作用被一再強調。特別是語言暗示的力量,可能使一個寶寶積極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徹底失去自信。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對寶寶說這4句話,而另外4句話一定不要說。
一定要說的4句話:
1.“你來決定……”
如果你要讓孩子來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說這樣的話——“你來決定吧,……”給他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決定了我的行為,同時對我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瘋鬧,你可以對他們說:“這樣大聲會影響到鄰居的休息,那么你們來決定吧,是安靜一點兒呢還是到外面去玩兒?”
如果他們已經選擇出去玩兒了,但5分鐘后他們還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著說:“你們剛才已經答應了到外面去玩兒了不是嗎?”這樣做,既可以教會孩子明白選擇就意味著承擔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總是充當一個約束他們的壞警察的角色。你選擇了,并且對它負責,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2.“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
教導和約束,對于孩子來說總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這會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為并不意味著做這件事的人就是“壞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時告訴他:“我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為,正是出于我愛你,盡管我不喜歡這種行為,但是我愛你!”這樣同樣能夠給你自己一個提醒,你的目的是糾正和引導孩子的幼稚和無知,讓他變得更加可愛和優秀,而不是僅僅為了教訓或懲罰。同時,這也能夠使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能保持平靜平和,而不至于表現出低質量的、起不到榜樣作用的咆哮。
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當你的孩子又在重復那句“這不公平!”的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視他,而是要耐心地讓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事實上,每個人并不是一定都會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這種狀況下,“公平”真實的含義其實是“每個人在他需要這個東西的時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買了什么禮物給親戚的孩子,你不要再買一份給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試想如果別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藥呢?
4.“告訴我,你心里真實的想法!”
當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時候,很可能會破口而出那些難聽的話來:“你這混蛋!”或者“我討厭你!”因為這是他們在情緒激烈的時候所能想到(或者說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氣的話。但你作為父母,你需要幫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緒——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讓他感到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幫他分析整個事實。比如在他自己暫時厘不清頭緒時,你可以給他一些幫助:“你不高興是不是因為娜娜跟別人說了你告訴她的小秘密?”根據事實,幫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導他在這種時刻應該怎么想,讓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處理好關系。這樣,將來在沒有家長在身邊的時候,他們也能學著克制和緩解自己的情緒了。
一定不要說的4句話:
1.“這像是你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或者一個4歲的孩子拒絕在公共汽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做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做的事兒。當然,如果孩子表現得更加成熟、懂事、得體,父母會十分滿意和高興,但當你要求他“合理”時,你實際上是在沒有弄清楚為什么他會出現這樣“不合理”的行為的原因之前,就說出了這樣帶有責備性質的話。這時,你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孩子帶給你的影響(讓你尷尬或者難堪)。真正地去關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給他以足夠的體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為覺得呆在這里很煩悶?或者他餓了?
2.“你真是個沒用的孩子!”
和孩子開玩笑,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開發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諸如“你又忘記了擰緊瓶蓋,你是不是沒腦子啊!”這樣的“玩笑”,卻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受傷或者氣餒。盡管有些父母想,這樣嘲笑一下孩子,也許會對他將來承受更多人際關系的復雜會有幫助——他會因為有過這樣的“訓練”而變得“堅強”!這是錯誤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務是愛他、支援他、幫助他、教導他,而不是應該把這種裝腔作勢的“挫折訓練”隱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那就請你不要那么說。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樣啊!”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習,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行為,發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遇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論的是他的鞋子,是裝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Tips: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你需要記住這些——
讓孩子覺得他是你的朋友,對于你的要求,他的回應和參與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讓他覺得只你不滿了,他就成了你的對立面了。
對孩子說話不要過于用“技巧”。例如“我剛才跟你說什么來著!”這種只問不答的反問句,其實隱藏的是你對孩子沒有遵循你的話的指控。你直接并嚴肅地表達你的意愿,能減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親子之間的溝通。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孩子在這個年齡表現出的頑固、索求和自我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對他們需要更多理解。當你發怒的時候,你的“自我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