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孩子到了十個月左右,都會多多少少表現出怕生。這是嬰兒心理發展的規律,說明此時的小寶寶,情感已經有了較強的選擇性,已能準確地辨認出家人和陌生人,對家人越發依戀,而對陌生人卻持警覺的態度。冬冬自然也不例外,我要是抱上他到外面玩,只要遇到不熟悉的人打招呼他就會馬上躲進我的懷里。有意思的是,躲歸躲,他還會忍不住好奇心,慢慢地從懷中探出小腦袋,悄悄地張望。有時,我還特意抱著他到院中,以克服他的怯生。這辦法還有效,當寶寶1歲之后,遇到叔叔阿姨,他也能痛痛快快地叫阿姨、叔叔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冬冬又變得怕生了,并且不再是那種雖然躲起來,但還要窺視的怕生,而是真的怕,怕得一頭扎進我的懷里,小臉脹得紅紅的,連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只見他,頭緊抵著我的肩頭,雙眼閉起,嘴里不停地喊道:“回家,回家!”
這當然是有問題了。但為什么會這樣呢?小阿姨說:“下午帶弟弟出去時,一位叔叔讓他叫大大,弟弟不叫,叔叔就假裝騎自行車壓他。”原來如此。院子后面有一片工地,每天都有民工來來往往,看到小孩子免不了要過來逗,但是,這一逗卻逗出了問題,讓孩子受了驚嚇。
打那以后,冬冬只要一到生疏的地方,一遇生人,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安,尤其是看到青壯年男性,就好像遇到了猛獸般,顯然,這已不單單是一般意義上的怕生了,如果不糾正,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將帶來不利影響。甚至使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一個怯懦、靦腆、缺乏自信心的人。
但是,怎么幫他克服認生呢?從孩子強烈的反應看,以前那種到人多的地方去鍛煉的方法已不能采用了,那樣可能會進一步刺激孩子。于是,我聽從了醫生的建議,首先除去外界刺激。我對照看兒子的小阿姨說:“以后帶弟弟出去玩,看到民工,咱們就到別的地方,不過,不要讓弟弟感覺是在有意躲什么人。如果民工一定要走過來逗弟弟,你就明確告訴他們,不要逗小孩,然后,帶弟弟離開。”
進一步強化的因素去除后,我開始對冬冬進行循序漸進地訓導。我發現,冬冬雖然怕生,卻不怕小朋友。所以,便從這點著手,打電話讓朋友星期天帶上孩子來玩,并讓冬冬多同小朋友來往,慢慢地,再讓冬冬同小朋友的媽媽們接近,告訴他,這是小朋友的媽媽呀,以打消他的戒心。
冬冬稍好后,我開始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玩,公共場所雖然人多,但每個人都在進行自己的事情,他們不會與冬冬形成正面交往,而冬冬似乎也明白這一點,在人群中,只要媽媽爸爸在身邊,他就還平靜。如果,遇到了熟人,我就先告訴孩子:“媽媽看見某某了,他是媽媽的好朋友,他也喜歡你,咱們跟他說會兒話好嗎?”冬冬會不安地摟緊媽媽說:“不好。”我便不強求他,而是對孩子說:“那咱們也應該跟人家再見呀,懂禮貌的好孩子要向人說再見。”冬冬這個小聰明,知道一再見,阿姨,叔叔就會走開,于是,將頭靠在媽媽的肩上,迅速看對方一眼,喊道:“阿姨(叔叔)再見!”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冬冬漸漸有所好轉,我開始鼓勵他回答對方的問話,并就他的簡短回答向別人做些解釋。解釋同時,還不停問冬冬:“告訴阿姨(叔叔),媽媽說得對嗎?”此時,冬冬往往是笑著給予肯定。笑得雖仍靦腆,卻已不再緊張。
在交往中,我一方面嚴格把握尺度,絕不急于求成,絕不給孩子造成困境;另一方面,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
經過了長達半年時間的努力,冬冬有了明顯的進步,家中來了客人,他會熱情地上前打招呼,還會拿出自己的“寶貝”讓別人觀看。又過了不久,在院中玩時,遇到有鄰居過來同他說話,他也能應答自如了。
及至3歲,見到冬冬的人開始稱贊:“這孩子真懂禮貌,真勇敢。”是呵,這時的冬冬,已經是背著槍,腆起小肚子,跟爸爸玩上山打狼游戲的“大小伙子”了。臨出門時還常常對我說:“媽媽,你就不用去了,你不行。我拿槍,我爸爸拿根棍兒,我們去打狼!”儼然一個小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