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孩子六種表現,父母要反思

孩子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給家長提供了很多資訊。孩子有以下表現,父母需要反思。

害羞膽怯。當孩子小時候表現出膽怯或害羞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天性,并適時引導鼓勵,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隨意批評和談論–“這孩子就是膽小,沒出息!” 成人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其實,孩子能聽懂談話中的情緒,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簽,不利于孩子成長。面對害羞膽怯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陪伴、鼓勵。

感情冷漠。有些孩子總是比較悲觀,負面情緒特別多,難以見到他們開懷大笑,一點小事也很難釋懷。有的孩子像一塊石頭,怎么也捂不熱。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反思是不是陪伴孩子太少,而且和孩子的親子互動也不多。此外,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固定型思維”,平時言行是否片面、偏激、自私,從而導致孩子看問題也比較負面,凡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父母首先要練就“成長型思維”,樂觀豁達,孩子才能更加開朗。

自暴自棄。這種孩子常見于控制型、完美型父母的家庭。當孩子總是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會形成“習得性無助”,從而不求上進、自暴自棄。其實,完成勝過完美,父母應竭力去發現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父母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更令孩子感到無助,讓孩子早早放棄。父母應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梯子,幫助其一步步達到目標。

沉默寡言。每一個善于表達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善于傾聽的成人。如果家長總是打斷、評價,甚至批評孩子說的話,孩子就會關閉自己的心門。傾聽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課,不但要全身心地傾聽孩子談話的內容,還要聽到話里隱藏的情緒。真正的傾聽,絕非敷衍和心不在焉,而是及時回應孩子的情緒。

缺乏自信。每一個自信的孩子都有真心欣賞他的父母。有的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渾身是缺點、鮮有優點,其實是他們缺少發現孩子優點的眼光。即使對“毫無是處”的孩子,也要像夾縫里尋找光一樣去贊賞孩子。唯有這么做,才能讓孩子猶如向陽而生長的植物那樣,逐漸綻放。需要提醒的是,對孩子的贊賞和贊揚,一定要具體。

不善交際。社會的普遍焦慮導致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孩子奔波于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同齡孩子的交往是需要時間的,社會能力的培養尤其需要不斷練習。技能學習優先于社交能力培養是家長的普遍誤區之一,這會限制孩子未來的領導力、合作能力培養,而這兩種能力是制約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