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一個生他養他的人。孩子們更希望,父母能夠做一個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朋友,被“平等”地對待。如果爸媽總是堅持自己所謂的威嚴和標準,不參考孩子的想法,不去尊重他們的個性和愛好,就有可能會給他們的自尊心造成或深或淺的傷害。
一、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傾聽他們的想法
有的爸媽可能認為,“哎呀,我的寶寶還小,他啥都不懂的”,“不可能,他不會有什么想法的啦~”,這樣想就錯了!小朋友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中更是如此。父母對于他們來說是庇護,是最有安全感的保護罩。如果爸媽都不愿意傾聽自己,慢慢地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關心,會變得小心翼翼、悶悶不樂,甚至再也不會向爸媽吐露心意。
學會傾聽寶寶們的需求,盡管不明白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或者是不懂得他們的邏輯,也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學會耐心地聆聽,慢慢教導。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
“不可以,太危險了,對你不好。”
“不行,你太小了,這個不適合你!”
這是我們小時候最常從父母口中聽到的“勸告”。爸媽站在保護孩子的角度來考慮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的,但有時候卻忽略了,其實有些事情并不是它們看上去那樣“危險”“不良”。
孩子還處在探索世界,發掘自我的時候,是興趣培養和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去尊重孩子,引導他們自我發展,而不是守著傳統,把他們的行為思想標準化。
如果孩子想要嘗試危險性的趣味游戲,不要擔心他們會受傷,只要爸媽在身邊看護好,教他們如何保護自己,讓孩子嘗試獨立解決遇到的危險和困難,可以鍛煉他們的勇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興趣時,類似染髮、玩滑板等等,不要只想著怎么去阻止他們,而是要先問問看,孩子為什么對此感興趣,再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讓他們進行斟酌選擇,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尊重孩子興趣個性探索,不是一味求全。爸媽要把控好尺度,默默觀察孩子的自我發展,在重大決定上,爸媽還是要樹立好威信。
三、學會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社交,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
父母不要將自己與孩子看成是一個階層等級關系,而是要時刻注意到他們以一個個體存在,把他們平等看待,好好進行交流。與孩子的正確溝通,可以促進雙方的感情,有助于提高彼此的共情能力。了解到孩子的真正想法之后,父母也就能更好地把控好“管”孩子的度,同時,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永遠少不了“聽”和“說”。孩子慢慢長成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愛好,離不開父母的尊重和引導。所以,爸媽也一定要做好“朋友”這個角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