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和睡覺的時候,都不適合多說話。雖然,我們做不到吃飯的時候,一句話都不說,但是我們有一些不合適的話,確實不適合在吃飯的時候說。
琪琪是一個15歲的女孩,上初中了,長得非常漂亮。媽媽經常教育她,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早戀。可是,卻在女兒放學后,發現她的書包里有一封情書,是隔壁班的一個男生給寫的。
本來,全家人已經打算要吃飯了,媽媽“啪——”地一下子,把這封“情書”拍在桌子上,然后對女兒說:“你現在給我解釋一下,這個到底是怎么回事?”琪琪呆住了,她表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是誰放進自己書包里面的。
這頓午飯,琪琪也沒有吃,她跑進臥室,鎖上門,痛哭起來。媽媽在客廳里喋喋不休地講道理,琪琪覺得媽媽簡直就是一個蠻不講理的人。她對媽媽說:“我就是喜歡這個人,我現在就給他寫一封回信,我就是要和他談戀愛,這是我的自由,你管不著!”
媽媽聽了,簡直就要氣瘋了,結果女兒背起書包,理都不理她就跑著上學去了。這頓飯一家人都沒有吃,教育孩子的效果更是糟糕透了。打罵孩子并不可怕,父母在飯桌上嘮叨、教育孩子是更可怕的。
爸爸媽媽經常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有這些壞處,所以千萬不能這樣做
餐桌上,父母經常批評教育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營養不良。
吃飯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協調合作,吃進去的食物就開始一步步消化了。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他的食欲就會受到影響,吃得就會比較少。
面對爸爸媽媽的批評,孩子總想著快點逃離,狼吞虎咽地想快點吃完,消化吸收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吃飯的時候,心情不好,對消化吸收也是不好的。所以,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批評教育孩子。
父母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孩子的叛逆心會更強。
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當然是可以批評教育他的。但是,我們教育孩子也應該分場合,孩子做不同的事情,要有合適的教育孩子的場合和方式。
就像琪琪這件事,是關于一個孩子早戀的問題,最好不要在吃飯的時候,全家人都在的時候提出來說。媽媽可以在吃完飯以后,孩子午休時間,悄悄地去孩子的臥室,討論一下這件事。
我們對孩子的錯誤,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但是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吃飯的時候,全家人都在,在全家人面前挨批評,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很容易就破罐子破摔,和父母對著來,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餐桌上的教育孩子,影響家庭成員的和睦相處
吃飯的時候,誰都希望能有一個好心情去面對美味的食物。如果爸爸媽媽其中的一個人,總是在這時候教育孩子,那么也一定會影響其他人吃飯的心情。如果是有爺爺奶奶在的家庭,家庭矛盾可能會更激烈。
所以,在餐桌上教育孩子,不光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影響一家人和諧相處的關系,影響家人的心情。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之所以會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是因為這是和孩子見面的機會,平時孩子在學校、晚上要寫作業,沒有時間和孩子說話。
餐桌上的時間,如果你覺得這是比較珍貴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們應該更要好好珍惜才行,做一些對孩子成長有益的事情。
餐桌上,父母可以和孩子談一談,在學校有什么收獲
吃飯的時間,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在學校過得怎么樣?有什么開心的事,分享給大家,也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收獲,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啊!
餐桌上,全家人可以談一談國家大事,風土民情、有意思的見聞。父母在餐桌上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意思的見聞,一家人可以無所不談,時事政治、國家大事、不同的風土民情,這樣的談話可以像課堂一樣,讓孩子增長見識,更加佩服自己的父母。
餐桌上,可以給孩子訓練一下餐桌禮儀,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餐桌上,父母也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下餐桌禮儀的訓練,比如引導孩子文明用餐,教育孩子尊重長輩等等。但是,父母也要注意說話方式,不要經常用命令的語氣。
餐桌上,是一家人享受美味佳肴的開心時刻,創造愉快的氛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