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要你管!”家長:“我都是為了你好!”
大家有沒有覺得,做父母的無論何時何地,都在為孩子著想?從孩子小時候的教育培養,到以后孩子的結婚、買房,再到幫忙帶孫子。都在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付出了,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偏偏孩子不領情還埋怨上了,不是爭吵就是離家出來,換來更大的叛逆,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經常說,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實際在很多方面都不一定成正比的,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的方法如果不對,就相當于南轅北轍,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反而會收到你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花高價讓孩子學鋼琴,孩子卻對媽媽產生仇恨
有一位媽媽,她曾經向我求助,說孩子住進奶奶家,再也不愿意回來了。這位粉絲媽媽是一位女強人,是一家外貿公司的副總,女兒菲菲今年15歲。女兒非常優秀,學習成績很好,性格也很開朗活潑。
母女倆的矛盾是從孩子的一個興趣班引起的,女兒的教育一般都是媽媽做主,她自己也做出了很多的犧牲。比如,菲菲平時學習,媽媽經常是陪讀到深夜,給孩子答疑解惑,還要準備宵夜。媽媽更是非常執著地追求最適合女兒成長的土地,希望她可以從多個方面去發展和進步。
菲菲從8歲開始接觸彈鋼琴,一直在上課、考級,媽媽對于鋼琴教育也非常執著,雖然花費非常高,她也絲毫沒有猶豫過。可是,女兒菲菲在兩次考級失敗以后,就不想再學下去了。她說:“我不喜歡彈鋼琴,是媽媽喜歡的。她總是說從來沒有希望我成為鋼琴家,但是我只要不愿意彈鋼琴,她就會發脾氣,我彈得不好,就用小棍打手,我就是再不彈鋼琴了。”
鋼琴是屬于貴族教育了,孩子的每一節課都是價值不菲的,所以媽媽也很委屈。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學鋼琴花去我不少的工資,我付出那么多,你不懂得珍惜,也不知道感恩。
可是,只有為了孩子好這個理由,就為孩子付出很多,父母這樣子是不夠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還會怨恨父母。付出型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這就是更大的悲劇了。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爸爸媽媽的付出,如果是孩子不想要的,就是錯誤的
有時候,父母養育孩子,他不是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來養,而是當做一個產品來打造。我希望,我的孩子成長為什么樣,我就怎么來對他進行教育和改造。雖然這樣的父母很辛苦,也比一般的父母付出得更多,但是,孩子并不領情。
因為,孩子他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歡、厭惡、擅長的和短板的東西。父母強求孩子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并沒有從孩子的切身感受出發。
這樣的父母收獲的不是感恩,而是孩子遲早會爆發的怨恨。孩子不想要的,不要以家長的權威硬塞給他,這樣的付出是不會被認可和感恩的。
父母付出太多,孩子就覺得理所應當
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更無私的,他們會按照孩子的意愿,給孩子最想要的物質生活、精神上的享受,不會違背孩子的意愿,給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最大程度的金錢的付出。
孩子怎么樣呢?他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一切,而且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不感恩父母的愛,有時候還會嫌棄父母給得太少。這樣的父母也同樣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和愛戴。
養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但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單純付出型的養育孩子,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的。
父母要改變思想,孩子和自己都能收獲幸福的成長和生活,如果你要改變,下面兩點可以幫助到你:
父母改變自己的思想,孩子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凡是把孩子當作生活全部的父母,大概率孩子也會教育不好。爸爸媽媽給孩子的愛太沉重,也會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孩子很重要,親子關系很重要,但是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做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事業,培養和睦的夫妻感情,讓自己幸福,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不要把孩子在家里特殊對待,孩子也能成長得很好。
父母積極地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父母教育孩子是職責,但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他們不是我們的附屬品。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平等民主的親子關系,然后和孩子多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引導孩子的效果。
父母省吃儉用,培養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不是家長愛的偉大,而是錯誤的養育方式造成的后果,父母一味地付出式養育,應該早一點覺醒、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