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從呱呱墜地到可以進入社會獨當一面,這期間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以及塑造屬于他們的性格。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不需過多干預,只任由他們自由發展便好,實際上這種教育觀點大錯特錯。孩子如同樹苗,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幾根不聽話的枝丫橫生,如果任由其生長,可能最后養分都被這些枝丫吸收,重心反倒偏移到了這上面去。
有兩位網友投稿傾訴她們在教育自己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時所遇到的煩惱:
網友小南說“自己的孩子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但是作業真的成了一個讓她非常頭疼的問題,從一年紀孩子就不喜歡寫作業,每天就想著找小朋友一起玩,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相熟的同學也要追上去跟人家打鬧半天,可一寫作業就像洩了氣的皮球,軟踏踏的在凳子上一坐,心都不知道飛哪去了,我和他爸爸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沒用,看到他那副坐在書桌前無精打采的樣子就生氣,真是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網友“某一天”說“我有一個16歲的女兒,原本的女兒乖巧聽話,可是慢慢的卻變得很叛逆,以前自己給她買的衣服她都會穿,現在卻挑三揀四的,各種嫌棄不好看。為此我懷疑她是不是早戀了,于是經常偷偷在放學的時候去校門口等著她,后來發現她經常和一個男生有說有笑的,回到家我就批評她不能早戀,現在是學習的時候,可她哭著說自己沒有早戀,還說我跟蹤她,讓她覺得非常厭惡!說實話,聽到厭惡這兩個字我心里一驚,自己的女兒竟然叛逆成這樣了,我這個當媽的不是為她好嗎?”
其實這兩位家長所反映的正是分別處于各自叛逆期的兩個孩子,這兩個叛逆期是孩子一生中的僅有的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時期。
7~9歲是第一個叛逆期,同時也是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主意識的建立時期。許多家長會頭疼為什么孩子這么不好管,為什么讓他們寫作業他們就是不聽,無論怎么批評,甚至時常動手可是他們也不懼怕?
12~16歲時第二個叛逆時期,這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更強,同時有著非常強烈的反抗意識。父母的話被當成耳旁風,父母的建議也極其抵觸,開始注重外貌打扮以及對異性產生情愫,個性也更加鮮明,也是讓家長們十分頭疼,覺得孩子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言不合就爆了。
孩子處在這兩個叛逆時期家長管與不管重要,怎么管更是非常重要,如果家長能夠做到積極的引導,那么18年后孩子已經成年或已步入中年,他們在這三個方面是能夠非常明顯的區別于沒有被好好引導的孩子的。
最明顯的就是主動性方面,得到過家長積極引導的孩子會勇于承擔責任,生活中遇到事情之后會主動解決,而不是消極懈怠的去面對。就像正在經歷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定玩兒的時間,然后在該寫作業時就要寫作業,讓他們在勞逸結合中領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家長更要讓孩子明白作業和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完不成的話受懲罰的是他自己。
再有就是在叛逆期積極引導孩子會讓他們的性格更開朗樂觀,而不是自我懷疑,生活中也能更有勇氣去面對一切難事。如果處在叛逆期本就有一些心理異常的孩子被父母經常打罵,并且自己的一些個性經常被貶低嘲笑,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自卑和自我懷疑會一直影響他日后的職場甚至是婚姻生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利度過叛逆期的孩子長大后更加懂得愛自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孩子青春期有關于異性意識崛起時如果家長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和孩子談一談,讓他們懂得其中的利弊要害以及當下的主次任務,正視青春期的情竇初開。尤其是女孩子,相較于男生的確多了許多的危險因素,我們常聽到某些女孩因為所謂的“不自愛”而面臨困境,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加重視并且積極引導。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需要家長的積極引領以及以身作則,家長不僅要做長輩,更要做朋友、做導師,陪孩子共同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枝杈,帶領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讓他們筆直堅挺,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