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只有大人才會見風使舵、見機行事、察言觀色!寶寶年紀雖小,智力卻不可低估。對不同的對象,他們有不同的行為暗語。大人們可要把握好他們說暗語的規律,才能找到破解的最佳方法。另外,不同身份關系的人,對寶寶的同一暗語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一起來看看有關寶寶行為暗語的趣味規律吧!
規律一、寶寶過招先挑人
【家庭篇】
關于抱抱
當寶寶與祖輩外出同行時,總是變相地提出需要抱抱的要求,或者是突然變得乖巧,選擇自己走路。因此要求抱抱的幾率50%。
當寶寶與媽媽外出同行時,走不到兩步,或者是回家途中就要求媽媽抱抱。因此要求抱抱的幾率是100%。
當寶寶與爸爸外出時,從不主動提出抱抱。當媽媽在時,也依然是尋求媽媽抱抱,因此媽媽就會把這“特殊待遇”轉送給爸爸。因此要求抱抱的幾率25%。
關于看電視(生活中類似的勸告)
當祖輩說:“不要太近看。”寶寶總是很配合的走遠,但過一會兒就又回到“初始狀態”。
當媽媽說:“不要太近看。”寶寶總是裝作沒聽見,采取忽視的戰略。
當爸爸說:“不要太近看。”寶寶則會適當收斂,像接到“上級命令”似的,雖有不甘但也是乖乖坐在遠處。
為什么“中招”的都是媽媽,而祖輩們卻可以偶爾“嘗到甜頭”?
寶寶的第一個心理發展期是2歲以前,是依戀期。十月懷胎的“相依”使得寶寶認為在媽媽那里能得到足夠的確定的安全感。因此,寶寶是和媽媽形成一個共生的關系狀態。認為媽媽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自己。在此階段即使是爸爸,對于寶寶來說也是個“外人”。而對于祖輩,聰明的寶寶有時會以討巧的方式從始終寵愛自己的祖輩那里得到滿足。長期相處,知道有求必應,因此可以“好言相告”,不讓這種疼愛消失。
【外人篇】
關于玩耍
當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鬧時,寶寶總是呈現出活躍的狀態。
當帶著寶寶與親戚朋友相聚時,寶寶則顯得沉默寡歡,不愛叫人也不愛笑。
關于發脾氣
當與同齡小朋友出現矛盾時,總是直接了斷表達自己的不悅感。常常以標志性的語言“哼,我不跟你玩了!”作為一次玩樂的結束。
當寶寶看到媽媽因和親戚朋友說笑時,內心極度不悅卻不愿意直接表達,總是以“找茬”的方式獲得媽媽的關注,讓媽媽無所適從。
為什么同樣是接觸新人,寶寶的反差如此之大呢?
寶寶正處于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喜歡熟悉的環境和事物。當遇到變化,則會產生不安、恐懼、憤怒等情感。而寶寶的故意“找茬”以及哭鬧也是因為媽媽對寶寶關注度的前后落差導致的主導原因之一。此階段的寶寶的自我意識增強,開始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產生高興的情緒。對待同齡小朋友和長輩的不同態度與行為,也正是寶寶觀察力開始形成的重要表現。
規律二、面對寶寶哭鬧 身份決定戰斗力
關于寶寶的哭鬧問題
祖輩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無論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個,讓寶寶停止哭鬧。戰斗力中等。
爸爸只能“隔岸觀火”。當安撫不成功時,只能求助于媽媽。戰斗力弱。
媽媽的好言相勸時而依心情而定。戰斗力高。
其實這些都是寶寶啟發你的:
1.當出現“隔代親”的現象時
父母可以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告訴自己的父母過度溺愛寶寶的危害性,別因此導致寶寶與祖輩更親近而疏遠父母的局面。
2.當寶寶過于依戀媽媽不愿意與爸爸親近時
媽媽應該注意自己是否提供太少寶寶與爸爸相處時間和空間,在育兒方面是不是都太親力親為,導致自己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下,寶寶卻疏遠爸爸始終“粘著”媽媽的局面。而爸爸在此階段則要多注意與寶寶的情感培養,提高育兒參與程度。
3.當寶寶在陌生場合吵鬧、哭鬧時
爸爸媽媽們都該注意是否讓寶寶感受到了關注度的前后落差;在平時,是否忽視了這方面的引導與溝通。例如在外出之前,媽媽可以先和寶寶做好溝通,讓寶寶事先了解可能會接觸到哪些新事物新環境,寶寶需要怎么做,掃除寶寶內心對未知的恐懼。
在對待寶寶行為暗語的育兒歷程中,到底是誰完勝了呢?
其實寶寶此階段的行為暗語的表現不過是寶寶開始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世界了。有時爸爸媽媽覺得寶寶執拗,相反,在寶寶眼里,爸爸媽媽也可能是在執拗的。因此爸爸媽媽應該以耐心,平等的心態去和寶寶溝通去引導寶寶。而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處,爸爸媽媽與老人的相處都是寶寶“言傳身教”的好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知道寶寶會產生行為暗語的原因了嗎?是否領悟到寶寶的行為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了呢?快去親親你們家的寶貝吧!你們口中的“小鬼靈精”正在長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