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還不到3歲,就養成了愛說謊的習慣。有一天下午,朋友來我家做客,客人要走,我對客人說:“以后經常來做客哦!”女兒卻跑過來說:“阿姨,奧巴馬昨天來我家做客了!”朋友聽了樂壞了,還故意逗她說:“奧巴馬給你帶禮物了嗎?”她竟然還點點頭。我真是覺得很難為情。我很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誠實可信的人,可是她怎么這么小就學會說謊了呢?真令人擔心。
雨欣媽媽
雨欣媽媽:
很能理解你作為一個媽媽的擔心。不過在這件事情上,你卻是多慮了。
兩三歲的孩子,正處于語言的飛速發展期,他們的詞匯量會迅猛的發展,這一階段他們對外界的語言特別敏感,并會去模仿。但是,他們運用語言卻絕對不僅僅停留在模仿的層面,他們會去自己組織一個語言的情境來進行表達。有時候,他們自己組織的語言情境對于大人來講,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但對孩子來講卻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你的女兒說奧巴馬到家里做客一事,她的初衷并不是要說謊,也不是要吹牛,跟品質品德更是沒有關系,她很可能是屢屢在電視媒體中聽到奧巴馬的名字,又將這件事情與朋友來家里做客的事情進行了無意識的拼接。這只是她學習語言的一個過程和方式,遠遠沒有成人想象得那么復雜。
而渴望禮物本來就是孩子的愿望,所以當你的朋友沿著孩子的話逗孩子的時候,孩子很可能就會點點頭。這一反應,也與孩子撒謊扯不上關系。只不過我們是用成年人的心理去推測孩子,結果把問題搞復雜了。
其實,不僅僅是你的女兒,很多孩子都被家長認為有說謊的現象,其實,只要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家長就會發現自己實際上在誤解孩子。而能夠根據不同情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
一般來講,3歲以下的孩子“撒謊”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原因。
想象和現實的混淆
兩三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同時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在孩子眼里,一粒石塊也是有生命的,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們常常分不清想象還是現實,因此,經常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出來。比如,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自己的書包被樹上的小鳥拿走了。如果媽媽不理解,會將孩子這種天馬行空子虛烏有的說法理解成是說謊,實際上,卻是孩子寶貴的想象力的體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
傾聽孩子想象出來的故事,比如可以問問孩子,小鳥是什么顏色啊?它是怎么飛的啊?它的房子建在哪里啊?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引導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借此豐富孩子的知識。
為了達到愿望的自我安慰
孩子在傷心時,在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往往會通過對與愿望有關的想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個男孩對媽媽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他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欺騙媽媽,而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巧克力,卻不被允許,所以,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關的想象。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切不可當中戳穿孩子在撒謊,而是要慢慢地問孩子,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你覺得吃掉一盒巧克力會怎么樣呢?”這樣一來,既讓孩子明白了道理,也沒有傷及他們的自尊。
渴望被關注
每個小孩子都在尋求父母和老師的認可,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了解哪些行為能夠引起大人的夸贊。有時候,他們為了得到夸贊,會出現說謊的行為。比如,老師問幼兒園的小朋友,誰畫好畫了請舉手。其中很可能就沒有畫完畫的孩子舉起了手。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有從眾的心理現象,看周圍孩子都舉手,他便也舉了起來。另一面,也因為他們知道,舉起手來可以得到老師的夸贊。但是孩子這個行為,卻經常被解讀成是不誠實的表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告訴他們一些規則。比如,什么情況下舉手。沒舉手并不代表不是好孩子,而只是說你還沒有完成任務。總之,大人對孩子的偏見少一些,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優點,孩子就可以減少為贏得某一種關注而去說謊了。
模仿
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家人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被孩子學會。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經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謊,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學會。一個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媽媽問時,他卻說:“沒有,沒有啊!”媽媽為此很生氣。不過她卻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煙,卻怕被妻子嘮叨而說:“沒有,沒有啊!”由此可見,大人的行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媽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家長覺察出了孩子的行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那么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問題。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那天對阿姨說謊是不對的,媽媽以后會改正。”“爸爸那天也不應該騙媽媽,爸爸今天已經改了,還是好爸爸!”這樣一來,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改正說謊行為的好榜樣。當然,家長也要說到做到。
避免被懲罰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懲罰過于嚴厲,那么孩子也會容易出現說謊的行為。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到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媽媽懲罰,當事情發生時,他們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逃避被懲罰。比如,打破了杯子,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或者說不是寶寶弄的。
媽媽可以這樣做:
對于孩子這類的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并鼓勵孩子再次去嘗試。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撒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