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培養?
首先,教師會為幼兒創設尊重、賞識的環境,讓每個幼兒感受到被尊重、被賞識,從而學會尊重、賞識、寬容別人。比如:每個班上都有一個展示全體幼兒作品的地方,老師會引導全班幼兒評價、欣賞每一件作品,這樣可以使幼兒增強自信心的同時,學會欣賞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長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環境,和諧美好的精神環境更為重要。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包容,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那么,生活在這個集體中的幼兒小小的心靈中就會埋下善良的種子,漸漸養成寬容的美德。
第二,引導幼兒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樣性,能夠正確對待和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幼兒園里各種教育活動大多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但是教師會將一些淺顯的道理、知識融入其中,如:在課上提問時,老師會對幼兒不同的意見給予鼓勵和支援,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別人的意見,而不是簡單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讓幼兒展示各自的強項,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強項,從而賞識、尊重他人。幼兒園里教師會提供給幼兒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如: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給小朋友講故事,請組織能力強的幼兒帶領小朋友玩游戲。幼兒自己也會自發地顯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強的幼兒會主動幫助同伴穿衣、疊被;領悟能力強的幼兒會把老師教的本領傳授給別的小朋友等。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會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優點、強項,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兒“犯錯”的契機,使幼兒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的道理,培養幼兒的寬容心。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難免會有過失,這時,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循循善誘,不僅使犯錯誤的幼兒改正錯誤,同時也誘導其他幼兒正確對待同伴的錯誤,學會原諒、容忍同伴的過失。
第五,教師以自身的行為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和對待別人的錯誤。幼兒園非常重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包括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有一定的規范。教師得體的舉止,寬容大度的生活態度對身邊的幼兒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樣配合教育?
第一,營造溫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友愛,互相寬容,不爭不搶,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步形成寬容、忍讓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從小受到不良影響,將會影響他今后的與人相處。
第二,家長給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長首先應該檢點自身行為。”父母如果心胸狹窄,總是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或得理不讓人,孩子怎會學會寬容?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才會重現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確對待孩子與同伴之間的沖突。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時,家長一定要冷靜,要先搞清事情的緣由,再與對方家長、老師協商解決,切不可沖動地責罵對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沒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頭去“還擊”對方。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靜處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孩子一生影響極大。
第四,用兒歌、圖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寬容。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相關內容的連環畫、圖片等給幼兒看,還可把生活中的理解、關心、友愛、寬容等內容的事情,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使孩子知道寬容是一種美德。
第五,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寬容的品性不是聽出來、說出來的,而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會發現同伴的優點和缺點,在贊揚同伴的優點時,會感受到同伴的喜悅;在原諒同伴的缺點時,會體驗到寬容的快樂。當然,這些心理活動,孩子往往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但是他們的內心是能夠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