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首先要了解男孩為什么會懶散、沒干勁兒,找出孩子懶散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改正懶散的習慣。其實,男孩懶散很大的原因都是父母造成的,當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時,父母總是以“你還小,做不了”為由阻止孩子;或是當孩子努力嘗試獨自完成一件事時,父母嫌孩子做得不夠好或是動作太慢,干脆代替孩子把事情做完。
做每一件事不見得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去做則一定不可能成功。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把懶散的習慣扔得遠遠的。懶散是一種習慣,習慣是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養成的,要克服懶散習慣就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懶散是男孩成長的障礙,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要拖延、懶散,而是立刻著手去做,從而養成勤奮的習慣。
很多人都看過《等明天》的故事:森林里百花盛開,但是天氣變化無常,剛才天空還很晴朗,轉眼就下起雨來。大象、鹿、松鼠和獾子等都跑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去。可是猴子沒有房子,它急得到處奔跑,被雨淋得無處藏身。猴子心里想:等雨停了之后,我一定要蓋一所房子。
雨過天晴后,猴子搬來一根木頭,折了幾片芭蕉葉,還設計了房子的圖樣,于是便到處宣傳它要蓋房子了,還請許多客人到它的新房里去做客。
第二天,天氣很好,猴子想等到明天再蓋房也不遲,于是接著睡大覺,一直睡到客人都到齊了。大象叫醒猴子問:“房子在哪兒?”它說等到明天就蓋。
第三天,它去桃樹林吃桃子。就這樣,它總是等明天,等明天……
但是天氣不等人,傾盆大雨又把它淋得無處藏身。
猴子因為懶散、拖拉,不停地說等明天、等明天,以為自己有的是時間,所以把蓋房子的事情無限延期,最終什么事情也沒做成。暴雨再來時,它仍然被淋得無處藏身。
如果男孩從小養成懶散的習慣,將來很可能就是一個浪費生命的人,遇事總是猶豫拖延,千方百計地回避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是緊急越不肯正視,不停地尋找借口為自己拖延。懶散可能會讓男孩一事無成,視拖延為不關痛癢的耽擱,任何事情都是能拖一時就拖一時,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生活的目的好像就是拖延。拖延造成事情越來越多,甚至雜亂無章,而雜亂無章又助長了拖延心理。如此循環下去,可能幾天、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是什么事都沒干。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父母的做法都使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剝奪了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甚至使孩子覺得自己沒用,喪失對自己的信心,以后再做任何事都不敢去嘗試。父母對男孩干涉過多還會讓他們逐漸產生依賴性,認為自己做不好或做不完父母也會幫忙完成,久而久之形成懶散的性格。
為了調動男孩的積極性,培養出有干勁的孩子,家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讓男孩有追求、渴望感。對待孩子,父母不要過分給予,讓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援。
2.讓男孩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父母耐心地讓孩子自己去做事,當他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再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鼓勵,但不能完全替代孩子。能力是在不斷學習和鍛煉中得來的,遇到困難家長就代替解決,或是孩子遇到困難也不管不問,孩子將很難得到良好的發展。
3.激發男孩的活力。大自然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所以,要經常讓孩子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到知識,開闊視野,發展美感,增加健康和活力。在社會氛圍中,父母也要注意讓孩子充滿活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孩子進行親密的交流,讓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愉悅體驗。每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各不相同,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如果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歡、做不到的事,孩子就會有抵觸情緒,自然會喪失活力。
4.與男孩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只要孩子認真做了,父母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并與孩子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悅。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對自己有了信心,自然樂于再次去做,即使遇到問題也會想方設法地主動解決,不會半途而廢。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一定要多注意糾正孩子的懶散行為,別讓懶散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