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學齡前教育 第51頁

孩子愛猜疑怎么辦

孩子愛猜疑是對周圍世界不信任度較高的一種心理表現,體現在孩子對周圍事物顯得極為敏感,并且易從消極方面去思維。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現象,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妨礙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和諧。那么,孩子愛猜疑的原因是什么,又該怎么辦?

孩子為何對父母過分依戀

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戀表現為“纏人”,不愿獨處。其原因大致如下: 1、性格弱點造成這類孩子對家長有依賴心理,缺少自信心,獨立性。 2、家庭影響。有些家庭,父母經常發生口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害怕失去父母(特別是母親),因而總愛“纏人”。 3、父母教育觀點、態度不一致,一方教育,一方袒護,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賴心理,認為反正有人袒護,總愛纏著袒護自己的人。

這樣做可以改善害羞寶寶-寶寶俱樂部

這樣做可以改善害羞寶寶

有不少小朋友很害羞,有1/5的兒童天生就害羞,有一部分兒童是有一段時間害羞,大約有一半兒童到六歲還害羞呢! 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先天的性格如此外,還有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怕別人不尊重自己,對自己不友好;二,自我評價低,怕別人說自己能力差,盡量躲避;三,有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ry)。一般來說,五六個月到一歲半,這個現象比較重,但有的孩子會推遲出現或延續長久,到兩歲以后還有表現,你的孩子可能屬于這一類;四,可能有"預見",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受到過欺侮,不愿和他們玩,表現出退縮等。

孩子為啥愛管閑事

閑事是指與孩子沒有關系的而他卻很感興趣的事。孩子愛管閑事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1、主持公道。孩子最富有同情心,看到有人恃強欺弱,任性霸道,他們往往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往往處理不當,甚至得到相反的結果。

孩子貪玩怎么辦-寶寶俱樂部

孩子貪玩怎么辦

兒童天性好動,大部分健康的孩子都存在貪玩的毛病。對孩子的貪玩家長不要過分心急,當孩子貪玩影響了正常學習及生活時,家長則需要進行干預。 一般引起貪玩的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兒童多動癥。這種孩子表現為整天動個不停,但興趣愛好不持久,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久,行動沒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做事有頭無尾,不能有效地約束和控制自己。“小兒多動癥”應由專業醫生認定,家長不要輕易下結論。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嬰兒生來懼怕的只有兩樣東西:一是怪而大的聲音,二是身體失去支援和跌倒,其他的懼怕心理都是后來養成的。如父母經常嚇唬孩子“別哭,再哭,大灰狼就來咬了”,或孩子被小貓小狗咬過,或母親特別膽小怕事,遇事大驚小怪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處于驚恐之中。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縮、冷漠、孤獨、自卑等性格特點。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學做一個勇敢的人。

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寶寶俱樂部

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習慣于凡事都為孩子考慮的周全細致,認為寶寶永遠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顧。但是在孩子3歲以后,孩子會經常要求“自己來”,并拒絕家長的幫助,這對于孩子來講并非壞事。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講,“自己來”標志著寶寶自我意識及獨立意識的萌發和增強;從教育的角度講,“自己來”有益于寶寶獨立自理的培養及自信心的培養。那么,如何因勢利導把寶寶的意向“自己來”變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長髮展呢?

如何對幼兒進行人格訓練

當代教育學家普遍認為,沒有健康的人格,就沒有優秀的人才。幼兒期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會、群體給孩子的每一個烙印,都會對成年后人格的確定起到重要的作用。進行幼兒期人格訓練,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 1、爸爸媽媽首先應當尊重幼兒的人格。爸爸媽媽要和孩子平等相處,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勵,少指責,避免當眾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堅持正面教育,培養孩子從小樹立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品格。

欺負人的孩子-寶寶俱樂部

欺負人的孩子

小君終于勉強戴著黃帽子去上幼兒園了。可是內心非常不滿意。 然而,當他到了幼兒園一看,卻發現了小杰一個人戴著紅帽子。這時小君心里充滿了憤怒和嫉妒之情。于是,他就以小杰戴了紅帽子為理由,開始向他進攻。 “不許搞特殊,應該和大家一樣戴黃帽子!” 現在他用母親對他講話的語調,開始為難起小杰來了。而且不僅是自己一個人發難,還糾集周圍的小朋友一起欺侮戴著紅帽子的小杰了。

受欺負的孩子

無論媽媽怎樣鼓勵她拿出勇氣,打起精神來,她都感到一籌莫展。這是受欺負的小雅的心情。如果她能夠做到,媽媽就不用操心了。 這種類型的孩子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回到家里一個勁兒地向媽媽訴苦說,今天小強對我如何如何了;今天阿義對我如何如何了。 這種類型的孩子,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負的孩子。也就是說,從客觀上看,他不是受欺負的對象,有一點小事,他就覺得受了欺負。

為什么孩子會有逆反心理

在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突然出現性情急躁、不聽話的情況,不愿讓別人干涉他們的事。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多屬正常現象。但也有一些孩子存在較明顯的逆反心理,影響了心身健康和與周圍人的關系。 逆反心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形成的原因包括: 1、 家長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家長。其表現形式有粗暴和沉默兩種。

帶寶寶串串門-寶寶俱樂部

帶寶寶串串門

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家里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去做客。家里來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時,不僅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還可以得到父母的允許,快樂地玩一天而不用睡午覺,如果還有一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就更開心了,就像過節一樣。這是自己童年時代快樂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

教育孩子學會自愛

幼兒自愛的表現最初是通過對表揚和批評的態度表現出來的。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時,他會顯示出高興的表情,而受到批評時他就顯得很難受。家長應珍惜孩子的榮譽感,適時培養他自尊自愛的品質。

說話不算數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時候做,就什么時候做。”這是幼兒的一般心理。 明明知道社會是靠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才能運轉,卻事事以自己為主,這叫“自我中心性”。 所謂諾言,就是考慮對方的立場而抑制自我中心性的行為。要做到這一步,需要行為者具有良好的“社會性”。因此無法期待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能遵守諾言。

讓孩子早點告別陌生-寶寶俱樂部

讓孩子早點告別陌生

一歲以內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玩耍也都得讓家長照看。 除了父母,旁人還插不上手:陌生人抱他,他就哭;旁人和他玩,他就鬧;別人喂他吃飯,偏不吃……在此年齡階段的孩子非常怕陌生,依戀自己的父母,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