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教育 第63頁
孩子快2歲了,最近他好像發現了一個新游戲一樣,有事沒事就喜歡摔東西,衣服、玩具、紙巾、餅干盒子、遙控器……逮到什么摔什么,還把丟到地上的東西拖來拖去,故意讓它們發出聲音,搞得聒噪不堪,這個習慣太壞了,我屢次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請問我該怎么辦?
孩子摔東西是一種探索行為
排除一些因生氣而摔東西的情況,孩子摔東西多半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小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一旦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他們會耐心地一次次重復這種行動,這可以說是一種很正常的探索世界的行為。基本上,孩子摔東西的動機可能有以下幾種,它們包括:
游戲目的:
戒除寶寶扔東西的壞習慣,強化寶寶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知,鍛煉眼手協調能力。
游戲步驟:
1、媽媽給寶寶一個橡皮玩具,他(她)會把玩具扔在地上,媽媽耐心地撿起來給他。
2、媽媽在他(她)扔了三遍以后,開始“變臉”,示意不再為他(她)撿起來了。
3、趁寶寶害怕的當兒,媽媽要讓寶寶自己把扔下來的東西撿起來。如此反復幾次,寶寶就不會無緣無故地亂扔東西了。
1、選擇黃色的寶寶 這類寶寶具有直覺的外向性格,最有創作傾向。在幼年時,“黃色孩子”喜歡一個人玩,他豐富的想象力會把玩具賦予任何角色。長大后,這種孩子適合做各種有趣的工作。 2、選擇紫色的寶寶 他們生活在豐富的內心世界里,他總是疲于應付情感...
【成長問題】
我家有個剛滿三歲的男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打人,每次帶他出去玩,他總能找到攻擊目標,有時看見遠處的小弟弟,都會跑過去打一下再跑開。昨天帶他下樓玩,他又打了一個坐在手推車里的寶寶,每次我都溫和地制止他,他當時答應不打人了,可下一次又故態萌發。請問,我到底該怎么“修理”他呢?
1.受到創傷或氣質使然
先天膽小、謹慎、性格內向的寶寶會自覺表現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為,他在與人交往時容易退縮。這點氣質決定,實在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但是如果是一段時間對自己不夠自信、經常說“我不會”或“我不行”的寶寶也可能會不合群,這二者注意區分。
2.親子關系不良或父母影響
你的寶寶是電視愛好者嗎?你的寶寶會常常在電視前邊看邊吃嗎?你習慣用電視哄孩子聽話嗎?這些都是家長急于知道的問題。的確,在現代家庭中,電視已經成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當父母們們沒有時間應付纏人的孩子時,通常會用電視機來安撫他們,讓孩子在電視節目中安靜下來。
家長愛“教”孩子,干擾孩子
在寶寶樂在其中獨立把玩時,不少家長卻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擾孩子獨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師角色寶寶并不喜歡,而且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獨立性和專注力。
有些孩子總是需要家長陪著玩,離開就不樂意,這種黏人的性格并非他們與生俱來,而是家長不經意的行為造成的。
在許多家庭中,總是習慣寶寶身邊一定要有人陪,媽媽沒空,奶奶或保姆陪,這種身形不離的模式,使孩子習以為常,等孩子大一些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獨立了,而孩子卻恰恰不適應獨立的環境了。
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
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而人的優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學齡前教育中,性格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屬重中之重。早前我們曾經對1000名3~10歲的幼兒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18%的幼兒具備良好性格,82%的幼兒性格有或多或少問題,而25.7%的幼兒性格惡劣,讓人不得不為之擔憂。
當孩子逐漸明理,開始可以聽懂“對”與“不對”,“應該”與“不應該”的時候,就應該讓寶寶學會一些規矩,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于今后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作息有規律
作息是否有規律,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有規律地作息。
教育提示
●新生兒排便情況不穩定,家長不必進行排便訓練,注意及時更換尿布,清潔臀部。
●四個月左右,家長可用固定的“噓噓”聲刺激小便,用“嗯嗯”聲刺激大便,并以固定的姿勢抱寶寶排便,幫助他建立條件反射,有利于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讓寶寶拿出自己喜歡布熊、布狗、布娃娃等玩具當娃娃,用積木搭一個小便器,教寶寶學著媽媽的樣子抱著娃娃使用便器,幫助寶寶對入廁產生興趣和信心。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 “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的。
以下的幾個信號是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1、訓練寶寶自己尿尿 選對時機
研究發現,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直到4足歲后才學會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足歲開始訓練的,到3足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
那么,年輕父母如何選擇最佳時機呢?首先,要確認孩子已處在所謂的“膀胱準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后可保持尿布數小時不濕。另外,以下這些跡象(一般出現在18個月~2歲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訓練:
要激發寶貝的好奇心,鼓勵寶寶多提問,父母的積極回應固然是不錯,可是2歲之前的小嬰兒,這招可能不是太管用。因為0—2歲的寶寶還處于感覺運動階段,他們更多地通過感覺器官與肌肉的工作來獲取外界的資訊,他們的學習方式具有“感覺動作”的特點,而不是用語言。
充分開發寶貝的各種感覺器官
培養者工作很重要
早期兒童的成長,與培養者的關系極大。因此,談及早期兒童的培養問題時,必須強調對他們的父母或/和其他撫育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
父母的認識與態度是影響兒童成長、特別是兒童對事物的態度與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兒童生活條件中的許多其他因素都由父母所左右。比如,遺傳下來的先天不利條件,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后天條件得以彌補,而這主要是由父母來完成的。
在餐廳里吃飯大喊大叫、說臟話,光腳丫踩爸爸的臉,還打罵天天帶他的奶奶……近來,有年輕媽媽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擔憂——兩三歲的寶寶正是最可愛的時候,可突然間出現了許多不禮貌行為。寶寶究竟怎么了?
媽媽的煩惱
寶寶咋這么沒禮貌?
京京媽:最怕帶小東西出去吃飯。又蹦又跳,還喊叫個不停。小聲和他說,這是很不禮貌、很不好的行為,他最多好個10秒鐘。之后,又恢復原狀,吵鬧個不停,讓我們尷尬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