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準媽媽孕期防止中暑

進入了炎熱的三伏天,人們都感覺到熱、憋悶、很多人有暈乎乎的感覺。醫生提醒,炎熱的天氣里,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原因有三種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癥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癥。可以分成三種:

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里容易出現的熱射病,病人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后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面部發紅,甚至昏迷。

第二種是日射病,如果人們在烈日下活動或停留時間過長,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只有頭部溫度增加,高的時候可以達到39℃以上,然后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但體溫不一定升高。

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中暑癥狀有輕有重

在中暑的時候也有輕重不同的臨床表現,高溫環境下,人們首先可以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如果上述癥狀加重,患者的體溫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有可能是輕度中暑,需要及時處理,并休息幾個小時。

重度中暑時,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干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8種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后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氣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癥狀卻出現得較晚,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癥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于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導致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堿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應對暑熱小貼士

1.喝水:喝的時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溫開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要喝燒開過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鮮溫開水,不要喝“陳”水;還可以多喝加淡鹽的溫開水。

2.喝一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要遠離酒精、咖啡因和香煙。

3.慢慢地適應氣溫的轉變: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及時散熱:當過于炎熱的時候應該用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讓水分蒸發幫助散熱。

5.留意體重變化:中暑有可能導致身體在連續幾天內逐漸虛脫,所以如果出現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減緩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發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淺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

9.多吃各種瓜類:冬瓜利尿消炎、清熱解毒;絲瓜解暑祛風、化痰涼血;苦瓜祛暑清心;黃瓜中的纖維素可以排出腸道中腐敗的食物,降低膽固醇;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

10.多吃涼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蘆筍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熱和燥暑濕,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筍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幫汗水離開人體。

13.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

心有“數”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個“數”;天氣預報常常聽,科學資料記心中。

1.氣溫指數:研究表明,盛夏的氣溫每升高1℃,都可能對體弱者或老年人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氣溫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時,人就會有熱的感覺,這是防暑降溫的起始溫度。35℃時,人體賴以散熱的輻射、對流、傳導形式逐漸減弱或停止,蒸發(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熱方式。因此,此時應及時補足水分及鉀、鈉、鎂等電解質。37℃,一級警報!此溫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38~39℃,二至三級警報!一些人,特別是體質較弱者的心肺會不堪重負,可能出現意外,這時應該進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防護。醫學專家認為,當氣溫升高到38℃,或雖然氣溫是35℃,但濕度過大時,便是可能發生中暑、心腦血管意外的天氣。這種天氣狀況下,人的皮膚血流量會增加3倍以上,心輸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發生率增加1倍,使心臟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2.中暑指數:有的電臺、電視臺在進行氣象預報時,同時報告中暑指數。中暑指數分5級,到了第4或第5級,即“易中暑”或“極易中暑”時,人們就該采取相應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風險指數:有的電臺、電視臺在進行氣象預報時,常報告疾病風險指數。疾病風險也分為5級: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腦溢血、腦梗死、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種常見病。當聽到這些疾病的風險指數是“偏多”或“多”時,應倍加防范。

4.室內調節最佳溫度:室內溫度調節是抵御酷暑高溫的重要措施。調節到多少為好?根據日本醫學專家的研究,最適宜的室內空調溫度是:穿西裝打領帶,最適宜的平均溫度為24.4℃;上著短袖襯衣,下著薄面料裙、褲的女子,適宜溫度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別。總的來說,最適宜的空調溫度為27—28℃,不應低于24℃。此外,室內溫度還應隨室外溫度的變化進行調整,以室內外溫差小于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