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的營養攝入,是家家都關心的話題,但一項研究稱:如果準媽媽飲食不均衡,那么寶寶將來不僅可能健康受損,甚至連性格、心理、行為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而且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究竟真相是怎樣的呢?
研究調查:妊娠期飲食影響寶寶行為和心理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與挪威科學家同時進行,他們一共調查了2.3萬多名母親和孩子。結果發現,妊娠期飲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以及攻擊性、多動癥和脾氣暴躁等行為問題。研究還發現,大量進食垃圾食物的兒童攻擊性也更強,脾氣更糟糕。研究人員表示,這說明生命早期的營養對于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如果說準媽媽吃得不科學會影響寶寶身體健康,這說出來大家都相信,可說到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這似乎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首先,大家要知道,營養攝入是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行為甚至情緒的。小寶寶中缺鈣問題不算罕見,而這類寶寶在軀體癥狀之外,經常也有一些行為、情緒上的癥狀,比如易激惹,也就是稍微一點事情都能引起他們強烈、過度的反應。這背后其實就和鈣攝入不足有關,因為鈣元素除了對我們的骨骼至關重要,還與神經興奮性有關,低鈣狀態經常會引起神經興奮性增強,易激惹其實就是由此引起的一個表現。
此外,還曾經有人提出,過于嗜甜的孩子性格、脾氣可能更“古怪”一點,這也是與營養素攝入有關。因為大量進食甜食后,在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中,會消耗掉體內大量的維生素B族,而后者對于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
垃圾食品往往高熱量、高脂肪,但營養素嚴重偏頗,這樣的飲食模式很容易帶來寶寶營養攝入不平衡,所以由此引發一些行為、性格改變,也不是不可能。
妊娠期營養攝入不均衡 對寶寶影響可至成年
不過,一段時間營養不均衡的影響,只要及時得到糾正,這些負面影響是可以被消除的。但如果這種負面影響出現的時間,恰好在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那么它也可能帶來一些嚴重的甚至終身不可逆的影響。
以孕婦孕期為例。寶寶正在宮內快速生長,如果在寶寶的神經系統高速發育期出現異常,影響就可能很大,而且可能延續較長時間。此前醫學界已經通過大量研究證實,孕期準媽媽的營養模式,不只關系寶寶出生時的健康,遠期影響更可能直到寶寶成年之后。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孕婦在孕期營養攝入不均衡,過度肥胖,特別是出現了妊娠性糖尿病,那么這個寶寶在成年后患上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高于孕期營養均衡、媽媽健康良好的寶寶。
對于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母親在孕期出現代謝綜合征的表現,影響到寶寶相關器官的發育與功能,比如妊娠性糖尿病的孕婦,其寶寶的胰島功能在宮內或許就已經受到負面影響,使得寶寶未來患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寶寶在宮內,處于生命早期,此時營養攝入的模式對于寶寶日后的營養攝入與代謝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說生命早期營養對孩子日后心理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有可能的。現在有許多研究證實,一些心理障礙與行為問題,比如抑郁、多動癥,其實都可以在大腦器質上尋找到與健康人群的差異。如果孕婦在妊娠中營養攝入不均衡,也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腦神經發育,甚至影響到寶寶未來的心理與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