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離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月的,沒想到突然就進醫院把寶寶生下來了。”類似這樣早產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早產不僅僅只是讓你手忙腳亂,更有可能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威脅。盡管有些早產的原因并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但為了實現“瓜熟蒂落”,孕媽咪要盡量做好早產的預防工作。
▍早產是多早?
早產是指,胎兒在母親懷孕滿37周之前降生,可分為晚期早產(34-37周)、中期早產(32-35周)和早期早產(不足32周)。
研究表明,早產兒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遠遠超過足月兒。因此,要盡力讓胎兒足月分娩。足月的胎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為3.17kg,而早產兒的體重可能只有2.26kg,有些甚至更輕。
盡管37周是目前的“成熟”標準,但有研究顯示,再多兩周會讓寶寶大腦發育更成熟,因而很多醫生認為39周的胎兒才更成熟健康。
▍早產兒的健康問題
寶寶被迫提早降生,沒有做好離開子宮的準備,身體機能尚未完善,因此常常出現健康問題,比如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或慢性肺病、呼吸暫停、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黃疸等。
隨著醫學技術發達,現在滿28周且體重超過1kg的早產兒幾乎都可以存活下來,滿30周的早產兒80%不會出現嚴重的長期健康問題或發育問題。但不滿28周的早產兒則有更多的并發癥,需要接受專門的護理和治療。
胎兒越早降生,體型就會越小,脂肪也越少。出生時多半沒有白色乳酪狀的胎脂保護,因為胎脂要到孕晚期才會分泌。缺少脂肪的保護,早產寶寶在室內常溫下體溫會過低,因而出生后往往需進嬰兒保溫箱,通過保溫箱調節溫度,維持體溫。
雖然早產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是孕媽咪仍需盡最大努力,讓寶寶在子宮內發育成熟后再出來。
▍如何預防早產?
盡管有些早產的原因并不能控制,比如胎盤異常、胎膜早破、多胞胎、子宮結構問題、子宮肌瘤或宮頸機能不全等,但孕媽咪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做好準備,降低寶寶早產的幾率。以下五件事,孕媽咪要盡力做好。
1、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不吸煙不喝酒;飲食規律,營養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不亂服用藥物;保持心境平和,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減少壓力;適當運動,增強抵抗力。
2、避免勞累和外來刺激
孕期不要過于勞累,上班族要盡量減輕勞動強度;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下蹲;上下臺階不要著急,安全第一;孕晚期盡量不要長途旅行,避免奔波勞累;孕晚期要禁止性生活。
3、關注自身健康
孕婦如果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合并癥時,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謹遵醫囑,積極做好保健工作,若有異常要盡早就醫。
4、注意孕期衛生
孕期陰道內環境會發生變化,孕媽咪免疫力下降,陰道分泌物增多,容易遭受細菌的侵襲,因此要注意個人衛生,不給細菌可乘之機。一旦發現有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5、定期產檢
定期產檢很有必要,通過檢查能及時監控孕媽咪和寶寶的健康情況。尤其到了孕晚期,產檢的頻率相對高些,孕媽咪必須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