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過兩個孩子,經歷過兩次產后恢復的我,現在身體比沒結婚生子之前要好得多。
有人說,我是因為生小孩身體變好了。
用我大女兒的口頭禪來回答就是:不可能。
清代傅青主大師在中醫婦產科專著《傅青主女科》里寫到,產后百節開張,血脈流散。孕育生養,老母親是要耗費巨量氣血的。那些流散的氣血,不會因為生小孩這個過程而自動回去。
關鍵的,其實是要產后好好養氣血。
我們的先人的智慧是滿級的,為了讓母親們養回失去的氣血,我們從古代就有坐月子的傳統,還有各種產后調養的辦法。
據說有些講究的城市,月子要坐一百天。第一胎我不懂,坐了30天就沒再繼續。出月子之后,每天要喂奶,半夜睡不了整覺,帶寶寶沒經驗,需要消耗的氣血還是很多的。當時老大日夜顛倒,經常哭鬧,我睡眠嚴重不足引起惡性循環,沒胃口,精神恍惚,經常覺得身體都不太像自己的。
后來的狀況是,手腳酸軟,很容易累,明明口渴但喝水卻不解渴,經常流汗,臉浮腫虛胖,情緒也不穩定。
那就是身體氣血不足發出的警報。好在老爸出馬幫忙,我有了更多時間休息,加上食療的補養,才一點點好起來。
再到老二出生,我已經早早地做好了準備。請了月嫂來帶娃,從月子里我就給自己艾灸。帶寶寶更有經驗了,我夜里睡得相對好些,胃口也還不錯,口渴了我就喝各種湯水。等到惡露干凈后,為了奶水質量,我除了保證大量的主食攝入之外,還會燉一些滋補的湯。
每天生活帶完老二帶老大,我沒心思想七想八,情緒也還不錯,奶水量充足,兩年的母乳期間老二一直肉乎乎的,很好帶。
兩次產后,通過我自己的努力調養,身體恢復得還算不錯。今天我參照兩次產后的經驗,總結了一些最重要的,供大家參考。
先來回答幾個問題。
1. 產后如果出現氣血問題,可能的表現有哪些?
惡露:長時間不干凈。
臉色:蒼白無光,沒有什么氣色,膚色暗沉粗糙,唇色發白。
頭髮:脫髮、髮絲也會枯燥分叉,甚至還有些發黃。
奶水:不夠孩子的奶量,或者盡管量夠但孩子體重增長緩慢,容易結奶塊。
脾胃:濕氣大、腹脹、腹痛、易拉肚子,手足浮腫。
睡眠:不易入睡、頻繁醒來、夜間盜汗、多夢。
全身:手腳麻木冰涼,渾身乏力,易疲倦,遍身疼痛,腰酸背痛,容易出虛汗,頭暈氣短,怕冷。
2. 產后多久就開始調養?
產后一個月當然是最好的調節時期。中醫認為順產的婦女百節張開,這時候調理有助于身體各種垃圾的排出。產后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五年,時間越推后,調理難度也隨著增大。
3. 如果錯過了產后一兩年內的時間怎么辦?
現在就開始,這也是最好的時機。
產后養氣血
最重要的幾件事
第一點就是早睡。
我的中醫老師袁老師,他調理過的各種疑難雜癥太多了。他說:不論吃什么藥,如果還熬夜不早睡,那么效果都不會好。
睡眠是人體最好的自我修復,是氣血恢復最黃金的時間。產后,我們是7*24小時帶娃的超級保姆,時間不由我們控制,這時候就要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
曾經我會在孩子睡下之后起來玩手機或者做點家務,覺得我好不容易有點自己的私人時間。但是慢慢的,我發現這樣其實更累,第二天整個人都沒精神。沒精神的時候,就很容易累,很容易煩躁,反應跟不上,記憶力變差,脾氣也會比較暴躁。
后來我跟著孩子們一起入睡,早上早早的一起醒來,一整天都精力更充沛了。
現在人們很多的病,都是長期的疲勞累積的。幾乎大部分人都缺乏睡眠,尤其缺乏有質量的睡眠。工作壓力,飲食不當,思慮過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消耗的太多了,卻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修復。尤其是媽媽們,沒有幾個能睡飽的,這是造成產后氣血不足最關鍵的原因。
我曾建議科室里年輕的同事早睡,大家說,不想那么早步入老年的生活。但她們卻年紀輕輕就已經有很多卵巢、乳腺、腰椎、頸椎方面的問題,還有的長期入睡困難,因此更晚睡,然后惡性循環。說實話,這樣的身體狀況,已經不是年輕人該有的了。
第二點,產后尤其要避免受風受寒。
有人會問,避風寒不是月子里做的事情嗎?產后不單月子,是一直都要堅持避風避寒,注意保暖。受到風寒的身體里的氣血流動是因為風寒的收緊而緩慢起來,氣血為了抵抗風寒也會消耗很多。避免產后風寒也是調養氣血的關鍵。
除了穿好衣服保暖,還要注意兩大區域,一個是后背脖子,一個是腳后跟和小腿。寒從腳底生,風從背后入。冬天的圍巾、有帽子的衣服、夏天的絲巾都是護脖子的神器,至于腳后跟和小腿,冬天有長襪子,夏天也有絲襪可以用。
穿裙子、穿九分褲時,必須注意腿腳的保暖。現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大冬天的穿個短襪露出腳踝至三陰交那一段。這個位置是肝、腎、脾三條經絡的交匯點。把這個點露出來受風寒,以后容易腿腳發軟、小腹和月經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一定要動起來。
脾主四肢,運動可以加強脾的功能,身體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也可以加速。產后帶娃是有夠累的,但是還是需要有時間去動一動。
我以前會帶著老大去散步半小時,去菜地邊看看正在蓬勃生長的青菜。如果有條件,站樁、八段錦、太極拳也是很好的產后運動。時間上花10分鐘、20分鐘都行,循序漸進地挑選自己內心喜歡的運動。
第四,前幾步最重要的都做到了,我們再來說說怎么吃。
這一步放在后面,是因為如果連早睡都做不到,只想著靠吃什么來補氣血,本末都倒置了,效果一定不會好。
在食療之前,我們先要好好地吃主食。我在兩次哺乳期間,每一餐都會吃很多米飯或者粥粉面類的主食。主食吃得好,氣血足足的,氣血轉化出來的奶水質量也好,兩個孩子在母乳期間都被人稱為“奶胖妹”。好好吃飯才是補養氣血時在吃的方面首先要做到的。不好好吃飯,而追求什么湯湯水水來滋補,效果可能短期有,但不會長久。
產后三個月內,我基本很少會喝白開水,相對而言,水的性質還是偏陰偏寒,需要更多的陽氣來化。喝湯水都不能解渴的時候,我就用紅棗蘋果水和黃芪瘦肉湯來解渴。
紅棗蘋果水,做法很簡單,就是用洗凈去皮切塊的蘋果和紅棗,不限數量,放進鍋里加水煮,煮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喝了。喝上去有淡淡的甜味,這些食物本身的甘甜就能入中焦,能滋養脾胃。紅棗補血,蘋果生津,這是個很養津液的糖水。
黃芪瘦肉湯,取瘦肉幾小塊,用冷水汆燙后取出,加入黃芪和涼水煲湯。黃芪補氣,瘦肉滋陰,這個湯能補氣血,又不油膩,對于消化比較弱的產婦也適用。
我們客家人還會經常給產婦喝紅粬米炒米水。炒米就是炒制后的普通大米,紅粬米是一種經過發酵的紅色的米。
炒好的大米和紅粬米搭配,性質偏溫,能中和水的寒性。紅粬有消食祛腫、活血通絡、和胃健脾的功效,這個水能夠幫助惡露的排出,也能祛濕健脾胃。
先把大米在鐵鍋里,不放油,小火翻炒至有點發黃的狀態。加入一撮紅粬米,量不用太多,多了會有一點苦,泡到水里有一點淡淡的紅色就可以了。炒米和紅粬米加水煮開,放進保溫杯隨時喝就可以了。
除了前面說到的這些,產后調養我還想重點推薦一下黃酒。
《幼學瓊林》中記載:“其味香芬甜美,色澤溫赤,飲之通天地之靈氣,活經絡之神脈,尤適健身養顏之益也。”黃酒性溫,味辛、甘,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增強體力等功效。
簡單的吃法可以放一兩片姜煮一煮,我喜歡小火煮到沒多少酒精濃度。還可以煎個荷包蛋,倒入黃酒去煮。也可以把雞肉和姜蓉一起炒了,倒黃酒去慢慢燉煮。我喝的是客家人專門用黑豆炙過的客家釀酒。大家也可以選擇當地的黃酒,或者在某寶上購買,都可以。
北方的小米粥、廣州的醋姜,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傳統月子食物,都是可以在產后調養期間選擇來用的,入鄉隨俗,大家按照自己的地區來選擇。
第五,一些中醫的外治法也可以在產后期間幫助我們恢復氣血。
比如按摩,刮痧,艾灸。按摩和艾灸穴位推薦八髎、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艾灸的手法一定要溫和,不要像烤肉一般,我在這一篇里有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去看看。產后我抱娃走動和喂奶導致肩背勞損厲害,經常肩背酸痛,我就找了附近盲人按摩的店幫我疏通肩背,也是有幫助的。
第六,如果睡好了,運動加強了,飲食也均衡了,但氣血狀況還是沒有改善,那么就可以選擇一些溫和的藥方。
脾胃虛弱型的,用六君子湯,血虛型的,用四物湯,氣血兩虛型的,用八珍湯,氣虛為主的,用補中益氣湯。建議還是在中醫的指導下使用,因為需要整體辨證。
有的媽媽們會跟我說,也想調養氣血,但總是堅持不下來。我一直抱著的信念就是,我要調養好,才能更好地帶著孩子們。讓自己健康了,我就可以更好地工作、生活、帶娃。
愿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調養之路,和孩子們共同成長,享受生命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