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應注意哪些問題,才能讓寶寶的心臟健康發育?寶寶娩出后,他的心臟又將如何生長,你知道嗎?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報道,懷孕前體重過重的婦女分娩的寶寶比正常體重準媽媽的嬰兒更可能出現心臟缺陷。
寶寶患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病因很多,比如宮內感染,如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柯薩其病毒等;其它如孕母接觸大劑量的放射線;代謝紊亂性疾病,如糖尿病、高鈣血癥等;藥物影響以及引起宮內缺氧的慢性疾病等。
如果母親在懷孕前出現體重超重,懷孕之后她們似乎就更容易出現引起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種種外來隱患。如肥胖的婦女相比正常體重者而言,體質會明顯下降,抗病能力也會不足,因此患各種感染,特別是患上述病毒感染的機會就大增,后者也相應增加了胎兒患宮內感染的幾率,使其心臟發育受阻。
據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會使巨大胎兒和畸形胎兒的發生率增高,其中先天性心臟畸形最為常見。
寶寶心臟發育規律
【胚胎期】
母體受孕以后形成胚胎,胚胎形成的第一個月,心臟就開始了有節奏的跳動。只是這個時候心臟還只是一個雛形,內部的結構也沒有分化清楚,隨著胚胎的發育,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心臟漸漸分化出內部的四個腔,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功能。
【新生兒期】
胎兒娩出后28天內屬新生兒,此時心臟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各項結構和功能。只是還比較稚嫩,脆弱,需要更多的時間繼續生長髮育成熟。由于胎兒娩出后臍血管結扎,肺泡膨脹并通氣,卵圓孔(胎兒期心腔間的通道)功能閉合,使得新生兒的血液循環進入一種新的狀態。心臟作為血液循環系統的一部分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幼兒期】
三周歲至七周歲寶寶的心臟發育速度較前緩慢,心肌柔弱,心壁薄,容積小,此時植物性神經對心臟的調節功能在發育當中,當肌肉、肢體負荷量增加時,幼兒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來增加供血量。
嬰兒時期的心臟只有16-17克,大約1歲時,心臟就增長1倍。16歲時可達160克,而到了成年,男性心臟為250-340克,女性為230-280克。
寶寶心臟養護要點
寶寶右側臥
寶寶的睡姿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采取仰臥或側臥的姿勢比較好。因為,仰臥可以讓寶寶的身體得到充分的舒展,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環。但當仰臥發生溢乳時要及時讓寶寶側臥,并輕輕拍打背部,避免嗆入氣管。
側臥時則會好選擇右側臥,使身體的左側朝上,這樣可以避免對心臟的不必要的擠壓。
【少處“月子房”】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坐月子要一個月呆在屋里足不出戶,才健康安全,“月子房”常因為這個原因室內空氣得不到流通,氧氣含量過低,很可能加重寶寶心臟的負荷。因此,在天氣好的時候經常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對新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都有好處。
【不能憋氣】
關于運動,新媽媽的意見各不相同,有的認為寶寶小不適合運動,有的卻想讓寶寶盡快學會走跑,期待高的家長會讓寶寶在2、3歲時就練習一下體育專案。事實上運動的效果是好是壞取決于運動的方式和運動量。一般,當發現寶寶喘氣過急就要馬上制止。而且,最好不要讓寶寶需要進行憋氣的練習。因為,寶寶的心肺功能尚不夠強大,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嚴重時會引起心力衰竭。
專家解疑
【心臟雜音】
問:我家寶寶剛半個月,做體檢時,醫生告之有心臟雜音,請問這是心臟病的征兆嗎?
答:在新生兒誕生的幾天,寶寶心臟可能會有雜音,心率搏動也較大。但不用因此大驚失色。雜音往往是由于動脈管沒有關閉而發出的血液流動的聲音。功能性心臟雜音屬于正常現象。盲目的把心臟雜音等同于心臟病是不科學的。
【心率不穩定】
問:我的寶寶出生20天,脈搏、心率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心跳次數跟成年人比要快,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答:新生兒的心率,在出生24小時內通常每分鐘搏動85-145次,出生后一周內可以在每分鐘100-175次之間波動,生后2-4周內,每分鐘115-190次之間的波動頻率都屬正常,所以不用因寶寶脈跳不均或稍快而太過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