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媽媽必看:立秋后寶寶飲食有講究

前不久剛剛立秋,立秋就是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氣候逐漸變涼爽。立秋以后,寶寶對氣候的變化比成人更加敏感,需要我們悉心的呵護和照料。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那如何根據寶寶們的發育特點來“貼秋膘”,讓寶寶吃得健康又營養呢?

[主持人]作為首席營養專家,感謝您對我們專家訪談的營養專欄的支援,剛剛拜讀了您的新書《24節氣營養育兒新主張》,里面有一句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個節氣都是寶貝強壯身體,發展心智的最佳時期,順應24節氣,細心呵護,食療食養,寶寶成長自有天助!”還有“四時有序,萬物有靈,我們平時吃的一花一草,一蔬一果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食物作用,配合節氣、低于環境和寶寶的個體差異,運用這些規律整理歸納出一套健身強體的寶寶飲食方案,讓寶寶即能享受美味,又能強健體魄,育兒講是快樂而富足的過程”那么我和多數家長一樣,因為前幾天就立秋了,馬上是處暑,今天能不能重點講下,關于立秋和處暑的寶寶飲食和護理重點呢?

[Rayman媽媽]立秋以后,很多媽媽都在咨詢一個問題:如何給孩子搶秋膘?經歷一個苦夏,很多孩子都沒有長肉,甚至還掉了幾兩,胃口又不好,變的又黑又瘦的,媽媽怎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呢?其實立秋處暑,我們叫做初秋,還有秋老虎在,飲食調養也開始向著仲秋轉移。在講立夏飲食的時候,曾經給家長們匯入的一個24節氣育兒理念是:夏季是一個排毒的好季節,家長們可以自我回顧下:我的孩子夏季排毒工作做好了么?

夏季是個排毒的好季節,育兒重點應該放在讓孩子排毒上,如果冬藏得毒素在春天發出來以后,夏天寶寶吃生食和各種瓜果較多,這些食物產能營養素并不高,但因為高溫,新陳代謝就非常快,導致多數寶寶的體重增長沒有其他節氣快速,這個是非常正常的。到了秋天進補的時候,天涼下來,新陳代謝減緩,加上胃口有所好轉,攝入量尤其是三大產能營養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增加,寶寶體重有所上升也是四季食療的一部分體現。但要根據個體情況和膳食結構、節氣的特點有所調整,四季養育重點一定要搞清楚,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拿來吃的,不是所有季節都應該補的!

對于胃口不是很好的寶寶,建議家長進行自我調整。家長過分焦慮會導致孩子潛意識的心理負擔,覺得是“我”沒有媽媽、爸爸達到的期望目標,是“我”做的不好,心理負擔過重也會引起心火肝熱的一個原因之一。另外過分的關注飲食攝入量,而不是膳食結構本身,就是一個營養育兒的誤區!原因是,你提供的,未必是寶寶需要的,本能的拒絕,也在情理之中。

[主持人]那立秋以后,寶寶的飲食方面我們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喂養原則呢?

[Rayman媽媽]立秋以后建議的健康育兒順序為:清、調、養。如果拿身體比喻成是一座大倉庫,夏天是除塵掃灰、整理歸類的時間,秋天就是收獲的季節了。只有倉庫整齊干凈,秋天收的進來,冬天才能藏得主,春天才能生髮的起來。這個叫做四時有序。它的第一步就是清理。本身夏季大量出汗,就是一個身體清理毒素的過程。立秋是清理工作的掃尾程式,重點是驅蟲。一夏天的排毒讓孩子的腸胃雜質基本清空,但因為夏季生食的食物比較多,有的家里養小動物的、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或喝了不干凈的水。都有可能引起孩子體內生蟲。

[主持人]關于驅蟲,相信家長們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我們80、90這一代年幼時,大部分家長會有所經歷;而陌生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怎么聽過“蛔蟲病”了。下面請Rayman媽媽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Rayman媽媽]正如我剛才說的,因為夏季生食的食物比較多,有的家里養小動物的、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或喝了不干凈的水。都有可能引起孩子體內生蟲。而且根據我們在檢測和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確有不少孩子還是有這種情況的,所以我在這里給大家重點普及一下。

孩子得了蛔蟲病會有哪些癥狀?

1.蛔蟲幼蟲在體內游行階段,皮膚癢可出蕁麻疹,發燒、咳嗽、肺部有炎癥表現;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腫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蟲帶入細菌可引起多發性肝膿腫,肝壓痛;白細胞總數升高,嗜酸細胞增高等。個別孩子由于幼蟲到腦子中游行可引起抽風或腦膜炎。

2.蛔蟲成蟲在小腸中階段可刺激腸壁,分泌毒素,排泄廢物并吸取小兒的營養。常見的癥狀是在臍周圍陣發性肚子疼,腹部柔軟,喜歡揉、不拒按;食欲不好,有的喜歡吃不該入口的東西,如爐渣、土塊、塑料袋等,我們叫這種現象為“異食癖”。由于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可引起營養不良、貧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間咬牙。

3.平時成蟲在小腸定居,當環境不適合便亂竄起來,由此而引起一系列嚴重癥狀甚至危及生命。如小兒在發燒時,蛔蟲就可以亂竄引起嚴重腹痛、嘔吐、吐出蛔蟲,蟲子多糾纏成團時,堵住腸子上下不通,發生蛔蟲性梗阻;蛔蟲見孔就鉆,可以鉆到膽道引起膽道蛔蟲癥,病情嚴重,患兒因腹痛打滾哭鬧、出冷汗;如蛔蟲鉆到闌尾就可引起蛔蟲性闌尾炎,右下腹劇烈疼痛。從闌尾再鉆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險病癥。

怎樣發現孩子患有蛔蟲病?

1、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瀉、便秘或腹痛(多為肚臍周圍痛)。

2、胃口不好,不想吃飯而常想吃香甜的零食,或胃口很好卻身體消瘦

3、有時頭痛、興奮和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4、晚上睡覺常流口水或磨牙齒。

5、脾氣急燥。

6、在小兒身上會出現“蟲斑“,一般有5種:

(1)舌面出現紅斑,其特征是邊緣整齊,圓形,常突出舌面,紅斑位置不定,數量不一。

(2)下唇粘膜出現顆粒,多為灰白色針頭大小的小丘疹,數量不等。

(3)鞏膜出現藍斑,呈三角形、圓形或半月形。

(4)面部出現白斑,多為圓形,邊緣整齊,中間淡白。

(5)指甲上出現“絮狀白云”。這些蟲斑可單獨出現,也可幾種相兼出現。

7、喜歡挖鼻孔。有蛔蟲的孩子,不一定出現上述全部癥狀,但至少有2-3種以上。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患上了本病,需去醫院做糞便檢查。

如果家長并不確定,只是為了日常保健,我們可以用食療方式,這里推薦一個小寶寶能用的方法--生南瓜子保健法: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兒童一般用30-60g(1-3歲每日30克,3歲以上每日60克),于早晨空腹時服,約5-7天。另法是以南瓜子(去殼留仁)30-60g,研碎,加開水、蜜或糖調成糊狀,空心服。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立秋以后建議的健康育兒順序為:清、調、養。給我們的家長們講講該如何“調”?

[Rayman媽媽]:秋天是個調節陰陽平衡的季節。如果把孩子的身體比喻成一個天平,只有把指針調整到正常的范圍內,孩子才是健康的,要不熱不寒,不虛不實,不燥不濕。孩子的內臟比較稚嫩,中醫叫:稚陰稚陽之體,特點就是變化比較快,朝熱夕即可寒,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各種表現癥狀具體對待。

說到調的時候,有一點提示:物無美惡,過則為災。上面談到,小嬰幼兒的體質是稚陰稚陽的,變化急快,這里舉個例子與大家分享。一位媽媽看寶寶流清鼻涕,切了7-8片姜沖了濃濃的紅糖姜水給寶寶喝,然后配了麻油炒雞蛋、熱三根湯(蔥白白菜香菜根)等辛熱的食物用以驅寒,結果4個小時后,清鼻涕是沒有了,轉成了黃硬噶的鼻涕堵在鼻子里,寶寶難受的大哭大叫。這就是驅寒的熱性食物過了的緣故。因為寶寶體質是稚陰稚陽的,底子比較薄弱,易變化,更不易用大量熱的食物去驅寒。這位媽媽方向是沒有錯,但沒有做到適度,就是多少的食物,才能夠達到效果。

[Rayman媽媽]:這里給各位家長提供的是一個理念: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者泄之,虛則補之,是有個限度和范圍的,傳統文化,這個詞叫做–分寸。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作為最親近寶寶的家長,分寸一定要把握好。上的驅寒案例,操作的時候,家長可以把1-2片姜(大姜1片,小姜2片)和適量熱水和紅糖調和即可,其他熱性食物暫時不用,以觀察寶寶的情況再進行下一步,不可把所有熱性食物都疊加在一起食用。

[主持人]:“清、調”方面家長都做到了,接下來該講講如何養,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秋補”,寶寶的體質不同于成人,給寶寶秋補需要注意哪些原則?

[Rayman媽媽]:寶寶秋補第一原則:無虛不需補,有虛側重補。

養(補),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通過補來調整孩子體質的虛實,進補方向有氣血陰陽四個方向,進補方式有熱補、涼補、平補三種。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體質和癥狀進行進補,進補一般分食補和藥補兩種途徑,對于小寶寶來說,家長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就是食補,不論食補還是藥補,我們的目的是補虛扶正,強健體魄,來面對寒冬的侵襲。

所謂的秋補,是為補虛扶正,在咨詢的過程中,經常能看見不虛而補、補之過當或者不當進補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比如非常壯實的孩子,家長給吃了黃芪、鱔魚、阿膠等藥性比較大的食材,出現食欲減退、惡心、飽脹、便秘、頭暈、咽喉腫痛、牙齦浮腫、甚至鼻腔出血、紅血絲增多等情況(典型的補大發了);又比如怕冷、大便溏泄的孩子,吃了鴨肉、百合、燕窩、金針菇、梨等補陰食材,則會出現更怕冷、腹瀉、腹痛等情況,這些都是進補不當損傷的脾胃,未違反了辯證施補的原則。孩子的發育,無論什么季節,都應以和氣養血、以生血補氣為主,只不過秋季的吸收和調養速度要不比其他季節效果更好。這個時候,對氣虛血的孩子加以適當補養,能夠快速的幫助寶寶身體的成熟和發育。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的氣血虛的孩子會有哪些癥狀呢?

[Rayman媽媽]:

一、氣虛:

氣血寶寶的表現: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容易內臟下垂(例如疝氣,這個時候一般中醫都會給開一些補中益氣湯)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或者地圖舌等。

寶寶可以食用的補氣虛的食物有:牛肉、雞肉、山藥、大米、白扁豆、大棗、鯽魚、鱔魚、鯉魚、鵪鶉、鴿子蛋、海蝦(非河蝦)蘑菇等,可以交替給寶寶食用。

氣虛忌食:山楂、佛手柑、賓榔、大蒜、苤藍、蘿卜櫻、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圓白菜)胡椒、紫蘇葉、薄荷、荷葉、蕎麥、柚子、柑橘、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卜、芥菜、砂仁、菊花、茶葉等;

二、血虛:

血虛寶寶的表現:面色萎黃蒼白、唇手淡白、睡眠質量不好,多夢易驚、大便干燥、舌苔淡,發育遲緩等。

寶寶可以食用的補血食物有:烏雞、黑芝麻、核桃、龍眼、雞肉、豬血(羊、鴨等)、紅糖、紅小豆、胡蘿卜、櫻桃、黑米、紫米、葡萄、桑葚等。

血虛忌食:荸薺、大蒜、豆蔻、荷葉、薄荷、菊花、賓榔、生蘿卜等。

[Rayman媽媽]:此外還有陰虛和陽虛:

一、陰虛

陰虛一般又稱陰虛火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火。

陰虛寶寶一般表現為:

怕熱,因為陰氣不足以抵抗陽氣,也就是說,陰冷、柔和、滋潤的力量比較少,沒有辦法抵抗溫暖、干燥的力量,所以陰虛寶寶會有怕熱的現象出現。陰虛的寶寶一般還會出現易怒、面頰潮紅、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者黃,舌少津液,五心(兩只手心,兩只腳心和頭頂心)煩熱、睡覺盜汗、腰酸背痛、舌苔偏紅、舌苔薄或者光薄等,這類八寶,首先需要的就是補陰、滋陰、養陰。

小寶寶滋陰的食物一般有:燕窩、百合、銀耳、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

中醫一般可用的藥物有:麥冬、玉竹、珍珠粉、冬蟲夏草、石斛等。

建議陰虛寶寶食療方:五仁粉、銀耳紅棗羹、百合蓮子羹、玉竹老鴨湯等。

陰虛忌食:胡椒、肉桂、羊肉、雀肉、海馬、海龍、獐子肉、鍋巴、炒花生、黃豆、瓜子、爆米花、荔枝、龍眼、桂圓、楊梅、佛手柑、大蒜、韭菜、薄荷、砂仁、生姜、紅糖、丁香、茴香、人參等。

二、陽虛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

一般情況下,在先天稚陰稚陽體質的小寶寶身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氣虛的表現外,還有平時很怕冷,四肢總是溫暖不過來,喜歡喝熱的飲料、食物。體溫常年偏低,發育遲緩,小肚子冰冷、沒有力氣,小便短淡無力、舌苔淡薄等。

如果遇見這種體質的寶寶,一般都有先天遺傳性問題,需要與專家會診后調整體質。

陽虛寶寶忌食:鴨血、鴨肉、鴨蛋、兔肉、甜瓜、阿膠、甲魚、螃蟹、田螺、蟶肉、柿子、柿餅、柚子、香蕉、無花果、西瓜、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蘿卜、絲瓜、冬瓜、紫菜、地耳、草菇、莼菜、發財、羅漢果、荸薺、薄荷、菊花、金銀花、槐花等。

[Rayman媽媽]:經常有父母問,我的寶寶怎么你說的癥狀都有啊?其實四種虛癥經常同時在寶寶的身體上出現也屬正常,氣血陰陽本身就都是相互關聯、牽制的。復合的情況一般有氣陰虛、陰陽虛和氣血虛三種情況。家長需要根據孩子身體短板的虛弱輕重來交替調整補養側重。

氣陰虛表現:既有渾身無力,少言懶語的情況,又有火大,咽干,舌苔紅的表現,但是沒有慢性疾病的情況下,適合用益氣養陰的食補方法,家長即要考慮到補氣,也要滋陰。

陰陽兩虛表現:寶寶冬天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就是陰陽失調或者兩虛的體質,進補適合同時養(滋)陰溫陽。但不適合補陰壯陽的方法。

氣血兩虛表現:一般同時出現氣血兩虛的孩子,多會伴隨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受傷大量失血后。進補的時候應該采用益氣生血、培氣補元、氣血并補的食療方式。病情嚴重的孩子,通過進補代虛弱癥狀消失、恢復健康后應該停止進補,恢復到正常的平衡膳食。

總之,寶寶的24節氣飲食,需要一個系統的學習和熟練過程,建議家長在學習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寶寶的秋季飲食計劃。調整方向和重點:立秋后應該補,但是應緩補,先把身體這個大倉庫做最后的清掃工作,才能把營養補進來哈~脾胃不好的,可以用八珍粉來調整一個月,補血養髓可以用鴨血、木耳、冬瓜、青菜、黑豆,骨髓粥、等都是不錯選擇,配合四豆湯有強健免疫、調和五臟的作用。

 

[主持人]:那立秋節氣已過,請您給我們家長推薦幾款寶寶的健康食譜。

[Rayman媽媽]:有幾個食譜,媽媽們可以先嘗試給寶寶做一下:

一、韭菜炒鴨血:

鴨血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銅、鈣等。有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功效。我國民間也有“以血補血”之說,國外稱動物血為“液體肉”。鴨血有補血和清熱解毒作用。韭菜能促進血液循環,疏利關節,靈活筋骨。由于韭菜含有大量維生素A元,故多吃有護膚、益目、潤肺之功效,使人皮膚滑潤而柔韌,眼明而有神,并少患傷風感冒,寒喘痰咳等病。

二、滋陰食物隨時吃

秋季干咳的寶寶,因為粘膜上的津液缺乏,導致的免疫降低,可以用黑木耳,山藥、魚肝油、各種綠葉菜、甘蔗汁、荸薺、蓮子、藕粉等食物來滋陰,每天適量吃一把寶寶小手能夠抓到的堅果,也是不錯的。處暑開始以后,晝夜溫差變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正這個時候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于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這也提醒親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回光返照。因此,寶寶處暑調養顯得尤為重要。

[主持人]:除了飲食,我們家長此時在日常護理中還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Rayman媽媽]:在秋季,家長朋友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保證孩子睡好子午覺。

睡眠對于成人來說,具有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促進發育和利于美容等作用。對于孩子來說,睡眠使身體得到休息,體力得到恢復,對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因為“生長激素”是在睡眠正香時分泌最多。此外,子午覺對孩子來說主要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生殖功能、改善精神狀態、增強記憶力。子午之時剛好是陰陽交接之時,這時人體陰陽盛極而衰,致使氣血產生失衡現象,所以必須靜臥以對。現代研究認為夜間零時至次日凌晨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這兩個時段最好能進入睡眠。

2、預防肚臍和腳受寒。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就不建議開空調了,親們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室內空調的使用要得當,建議室內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著涼感冒,還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潮熱。有疾病不敢使用空調的孩子,家長要采取物理降溫,如電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體。小孩子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更容易發熱,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應勤洗澡、換衣服。消暑時別太貪涼,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光腳露肚臍的亂跑了,一定預防雙腳和肚臍受寒,預防陰暑的發生。如果發生受寒癥狀,可以采用艾葉包洗澡,或海鹽包熱敷的辦法。(具體用法請參考R媽的書)這個節氣,一般不建議用艾灸,家長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和時間,容易引起內熱,艾灸建議參考專業醫師的意見。

3、忌情緒大起大落。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于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聽音樂、玩安靜的游戲等。如果這個時期孩子喜歡玩刺激、活動量比較大的游戲,或者家庭環境比較壓抑、焦慮的情況下,家長最好在飲食上給予補血養肝、斂心安神的食物,比如:酸棗仁水、清蒸黃花魚、桑葚枸杞膏、山藥桂圓粥、杏仁糯米粥等。

4、避免中午室外運動。

孩子的運動以“不累”為標準。早晚可去室外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可以使孩子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但中午氣溫偏高,應盡量避免室外活動,特別是生病期間、身體發虛的寶寶,室外炎熱的天氣,會增加虛脫的發生率。發燒的孩子,建議中午給予100毫升的生理鹽水(礦泉水+一筷子尖的食用鹽)。

5、宜多食咸味食物。

處暑節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飲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還可多食新鮮果蔬(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卜、胡蘿卜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等)、多食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每日最好飲水或豆湯200ml,切不要急著貼秋膘,對脾胃不好的孩子,可咨詢專業營養師后結合藥膳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