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湯比肉有營養
很多人認為湯比肉的營養要好,如果自家寶寶不愛吃肉只愛喝湯,就用湯泡飯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可是,長期下來,喝了很多湯水的寶寶居然患有輕度的缺鐵性貧血。
誤區調整
湯水雖然味道鮮美滋潤,但湯中所含的蛋白質僅是肉的10%,脂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多。另外,湯泡飯這種吃法,使食物的消化少了咀嚼過程。如果食物不經充分咀嚼就囫圇吞下,時間長了,寶寶容易得胃病。
建議
雖然湯中的營養比不上肉,可湯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因此,最適宜的做法是讓寶寶湯肉一起吃,飯前半碗飯后半碗。
誤區2:吃雞蛋多多益善
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尤其富含寶寶生長髮育最需要的優質蛋白,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有老人的家庭)喜歡天天給寶寶吃雞蛋。
誤區調整
6個月前的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雞蛋中的白蛋白經過腸壁直接進入到血液中,刺激體內產生抗體,引發濕疹、過敏性腸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等不良反應。另外,過多吃雞蛋會增加消化道負擔,容易引起蛋白質中毒綜合征,發生腹部脹悶、四肢無力等不適。
建議
半歲至1歲的寶寶最好只吃蛋黃,每天不能超過1個,1歲半至2歲的寶寶隔日吃1個整雞蛋,待2歲以后才可每天吃1個整雞蛋。
誤區3:多吃魚松營養好
魚松看上去營養豐富,口味又好,寶寶也很喜歡吃,所以很多父母認為可以給寶寶多多食用。
誤區調整
研究表明,魚松中的氟化物含量非常高。寶寶如果每天吃10~20克魚松,就會從魚松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加之從飲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每天攝入量可能達到20毫克左右。然而,人體每天攝入氟的安全值只有3至4.5毫克。如果超過了這個安全范圍,氟化物就會在體內蓄積,時間一久可能會導致氟中毒,嚴重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髮育。另外多吃魚松還會導致寶寶鈉鹽攝入過多,影響腎臟的發育。
建議
平時可把魚松作為一種調味品給寶寶吃一些,但不要作為一種營養品長期大量給寶寶食用。
誤區4:多吃肝臟補維A
有父母覺得,動物肝很有營養,又含有很多維生素A,便每天弄給寶寶吃。
誤區調整
研究表明,肝臟具有通透性高的特點,血液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質都會進入到肝臟,因此動物肝中的有毒物質含量要比肌肉中多出好幾倍。除此之外,動物肝中還含有特殊的結合蛋白質,與毒物的親和力較高,能夠把血液中已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物奪過來,使它們長期儲存在肝細胞里,對健康有很大影響。其實,動物肝只吃上很少的量,就可獲得大量的維生素A并儲存于肝臟。
建議
未滿1歲的寶寶每天需要13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1~5歲每天需要1500國際單位,相當于每天吃12至15克動物肝已足夠。但是因為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維生素,可以儲存在體內,所以不必天天吃,只要一個星期吃一次就可以。
誤區5: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市場上牛初乳和蛋白粉的功能被宣傳夸大了N多倍,乃至有些父母認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絕佳補品,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寶寶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得病。
誤區調整
給寶寶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能拿它取代母乳喂養寶寶。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食用時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父母不應該常給寶寶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建議
藥補不如食補,營養飲食+鍛煉才是提高寶寶免疫力的上策。
誤區6:牛奶+雞蛋是最佳營養早餐
牛奶和雞蛋一直擺在營養頭號位置,所以牛奶+雞蛋成了最搭的營養早餐,也成了寶寶每日的必備早餐。
誤區調整
長期讓寶寶吃單一的食品種類,不僅讓寶寶得不到全面的營養,還會讓寶寶排斥接受新食物,養成挑食的壞毛病。
營養質量好的早餐包括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質量為一般,只包含一二部分的屬于質量差的早餐。谷類食品,如饅頭、面條、稀飯等,對寶寶的身高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建議
寶寶的食物應注意營養均衡,搭配得當;早餐最好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如果不能吃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吃些全谷類食品,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誤區7:零食是垃圾食品
很多父母視零食為垃圾食品,擔心寶寶吃了零食后影響他們的健康和生長髮育,拒絕給寶寶吃任何零食。
誤區調整
零食不等同于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如炸物、薯片、雪糕等。而對于一些有營養的零食,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如面包、蛋糕、脆餅、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堅果類。
建議
給寶寶吃零食時要適量、適時(最好在兩餐飯中間當加餐吃)。
誤區8:蔬菜、水果要去皮吃
相信這個誤區絕大多數家庭都會存在,就是認為蔬菜瓜果的皮殘留有農藥,是不衛生的,一定要去掉皮才能食用,如蘋果、番茄及一些瓜類蔬菜。
誤區調整
殊不知在你去掉皮的同時,也去掉了很多營養物質。其實蔬菜連皮煮湯很有營養,菜葉比菜梗有營養,而蘋果皮中含有大量鐵質和膳食纖維。
建議
如果你擔心水果蔬菜殘留農藥,建議用洗米水充分清潔蔬菜水果表皮以后,再連皮食用或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