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缺鋅會出現的表現有:
1、食欲不振。孩子普遍食量減少,有的還會感覺沒有饑餓感,不主動進食。
2、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頭發、紙屑、生米、墻灰、泥土、沙石等。
3、長不高。對于一歲以內的嬰兒,由于還不具備表達能力,所以家長的觀察非常重要。孩子一歲以內是身高增長的第一個高峰期,每個月都會至少增長2—3厘米,前半年甚至會每個月長高4—5厘米,所以,家長根據監測孩子的身高狀況,就能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缺鋅問題。
4、頭發長得慢。這一點家長常常會忽略。比如,有的孩子頭發長了大半年都不用理,這很可能是缺鋅造成的。
5、指甲出現白斑,手指長倒刺,出現地圖舌(舌頭表面有不規則的紅白相間圖形)。
6、多動、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7、特別容易感染病毒。比如,經常感冒發燒,反復呼吸道感染,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出虛汗,睡覺盜汗等。
8、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不過,單一的癥狀也不能作為判斷標準,孩子是不是缺鋅還要綜合來考慮。比如,食欲不好未必一定缺鋅,因為這種厭食也可能屬于神經性厭食。只有當其伴有其他癥狀時,才可能是缺鋅,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補鋅保健品很多
如今,“補鋅”已成為人們繼補鈣之后,關注的又一熱點話題。不論是發育期的兒童、懷孕的媽媽、忙碌的白領,還是體質大不如從前的老人,似乎都在想著法子“補鋅”。于是,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補鋅藥品和保健品也開始不斷翻新。
專家說,真正缺鋅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不需要額外補充。兒童過量補鋅不但起不到促進孩子生長的作用,反而會引起中毒,可能影響生長發育。
正常飲食,不會缺鋅
盡管缺鋅能導致嬰幼兒厭食、生長緩慢,成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皮膚傷口愈合慢等問題,但鋅作為一種微量元素,每天的需求量并不大。
據介紹,0至6個月的嬰兒每天只需要1。5毫克鋅,7至12個月的嬰兒為8毫克,之后隨年齡增長,對鋅的需求量緩慢遞增,到14至18歲時增至最高量19毫克。一旦過了18歲,人體對鋅的需求量就會下降,每天只需要攝入11。5毫克就夠了。
鋅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因此李惠明教授認為,只要正常飲食,就不會出現缺鋅問題。“只有長期嚴重偏食、素食、營養不良的人才有可能缺鋅。”
是否缺鋅,醫生說了算
對于不缺鋅的人來說,額外補充有可能造成體內鋅過量,從而引發代謝紊亂,甚至對大腦造成損害。據李惠明教授介紹,服用鋅過量會導致人出現嘔吐、頭痛、腹瀉、抽搐等癥狀,并可能損傷大腦神經元,導致記憶力下降。
此外,體內鋅含量過高,可能會抑制機體對鐵和銅的吸收,并引起缺鐵性貧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過量的鋅很難被排出體外。”
那么,如何才能確認自己是否缺鋅呢?專家提醒,社會上一些關于兒童頭發黃、有多動癥傾向;成年人老睡不好、記不住事就是缺鋅的說法,其實都很片面。要明確是否缺鋅,最明智的做法是到醫院做個血鋅化驗,聽從醫生的診斷。
專家強調,缺鋅不嚴重時,藥補不如食補。最好的方法是多吃動物肝臟、瘦肉、蛋黃和魚類等富含鋅的食物。如果要服用補鋅產品,則要注意兩方面:一是不能與牛奶同服;二是不能空腹服用,應該在飯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