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經典的百年“健脾祛濕湯”,寶寶夏天要常喝

芒種過后,天氣越來越炎熱了,我所在的南方城市一到夏季就潮濕悶熱,這樣的天氣下,人就好像置身在熱氣騰騰的“蒸籠”里,又汗又潮,被濕氣熱氣裹挾著,沒精神沒力氣。不僅如此,連胃口都變得越來越小了,常常是已到飯點,還沒有食欲。

 

不僅大人,家里的寶寶更是如此,動不動就在飯桌上“擺爛”,不好好吃飯。一頓兩頓不好好吃飯,倒也還能睜只眼閉只眼由著孩子去,但這個季節常常如此,當媽的還是心里著急,畢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媽媽在意的生活日常。

 

春夏季節濕氣重,對寶寶造成的影響很大。中醫上講濕,分為外濕和內濕。一些因為外在因素帶來的濕氣,叫做“外濕”,比如春雨綿綿時潮濕的空氣,出門時淋了雨,或者是居住在河湖邊上這種比較潮濕的地方等等。

 

 

那么“內濕”呢,多半是因為寶寶脾胃不好。比如飲食習慣不好,愛吃生冷寒涼食物、肉類,又不愛運動,就會讓沒消化的食物留在身體里變成濕,傷害脾胃。恰好脾又是運化水濕的,脾胃不好,濕排不出去,堆積在體內,長此以往就變成“內濕”。

 

 

春夏濕氣夾雜,影響脾胃

可常煲四神湯來健脾祛濕

 

為了應對這種季節情況,我會學習愛煲湯的廣東人,給家里人煲一些清補的湯水,四神湯就是我家這個季節的桌上常客。這個湯方其實一年四季都能喝,堅持下來,您會發現家人每天都能多吃些東西,氣色看上去更好了,潮氣也小了。

 

中醫界里大名鼎鼎的四神湯,在華南地區非常有名,幾乎廣東的家庭都知道,也經常吃。湯方里的“四神”強強聯合,妙用出乎意料。

 

四神湯以甘平為主,甘平能治水,所以能健脾胃祛濕氣,可以先來看看四神湯是如何祛濕的。

 

茯苓于松根下生長,而松柏四季常青、飽經風霜,茯苓自然吸收著松柏的靈氣,因而被稱為四時神藥,靠著健脾祛濕在中醫界“揚名立萬”。

 

芡實和蓮子一樣,都是圓滾滾的外形,圓在中醫里象征著飽滿,而脾胃屬土,土地最需要飽滿,故能補虛安神。

 

山藥健脾。中醫講“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不論內濕外濕,皆是脾虛不能運化所致。山藥在土里吸收的是土靈之氣,土代表脾胃,山藥有至厚的土氣,故能健脾。

 

你看了這四味藥食材就不難發現,說是祛濕,其實也是奔著健脾去的,中醫上有個說法是祛濕要先健脾,其實也是因為濕氣的根源還是與脾有關。

 

脾是身體代謝和運轉的部位,脾虛則百病生,一旦脾胃虛弱,身體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就會變差,產生濕氣,濕氣日積月累就會蘊化濕邪。

 

濕邪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會大大阻礙到身體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還不容易排出體外,人就容易生病。而想要祛除濕氣,關鍵是從根本上切斷濕氣生成的源頭,也就是脾胃,所以祛濕一定要先健脾。

食療方·豬肚四神湯怎么做

今天就跟你分享一道經典的“健脾祛濕湯”——豬肚四神湯,性味溫和,一年四季,一家老小都能喝。

【食材】

豬肚半個、花椒10粒、蔥姜少量、鹽適量、四神湯料包

 

【做法】

1.將所有燉湯料倒入清水中浸泡一小時,漂洗干凈;

 

2.豬肚用面粉和鹽多次搓洗干凈即可;

 

3.將豬肚套在盤子上,和花椒一同入冷水鍋中焯燙,煮沸后倒出清洗干凈;

 

4.將豬肚切成條和燉湯料一起放入燉鍋內,加少許蔥姜,加水;

 

5.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燉煮2小時,出鍋前5分鐘加適量鹽調味即可上桌開吃啦。

 

注:四神湯藥材里含有大量淀粉,單獨燉煮的話口感較澀,豬肚的蛋白質可以增加潤滑感。除了豬肚,也可用排骨或瘦肉等食材來搭配四神湯。

 

如果不想加入肉類,可以直接用四神湯料包煮水,煮好后加幾顆冰糖就可以喝了,如果寶寶還比較小,也可以先把食材打碎,混合在粥或者面條里,更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