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共 247 篇文章

標籤:寶寶成長過程 第7頁

寶寶四大高危性格父母早干預-寶寶俱樂部

寶寶四大高危性格父母早干預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的。以下的幾個信號是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寶寶性格決定今后命運?-寶寶俱樂部

寶寶性格決定今后命運?

  自從你家寶貝呱呱落地那天起,他的性格,他內在的個人特質,這些先天遺傳的東西,就開始從他的睡姿、他的哭聲等各種行為表現出來。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作為媽媽應該能夠發現,并且盡可能用最適合的方式來愛他們并引導他們,不管哪種性格的寶寶,只要教養方式得當,都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如何通過玩具洞察寶寶的性格

 孩子對玩具愛不釋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滿足他們。偏愛哪類玩具、怎樣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的性格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兒童的天性是玩。通過玩,孩子們感觸現實、認識世界,增長才智;而玩的時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發展水平不一,選擇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3~6歲寶寶性格大解析-寶寶俱樂部

3~6歲寶寶性格大解析

  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小成長髮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培養正常健康的寶寶,才給他未來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據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發表報告,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后的性格。這一報告為“三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英倫三島引起轟動。

如何判斷幼兒是否有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因此,家長應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須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自卑兒童往往會出現以下征兆:

學前兒童道德意識的發展

進入學前期以后,兒童逐漸產生了各種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羨慕、義務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誼感等等。 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歲后,隨著兒童交往的發展,成人不斷對兒童的行為提出要求,使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為規范,道德感也逐漸發展起來。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怎么辦-寶寶俱樂部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怎么辦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不果斷是意志薄弱的表現。究其原因有以下兩種: 1、成人過于保護,孩子依賴性強。成人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辦代替或過多干涉孩子的事情。這樣,孩子就無獨立做事的經驗,一旦遇事讓他拿主意時,就不知所措,祈求別人的幫助。

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孩子不能面對挫折,表現為稍遇困難就退卻,甚至發脾氣,通過一些破壞行為“發泄”怨氣,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生性懦弱。這類孩子在遭受挫折時,由于經驗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產生焦慮、自卑、對自己喪失信心。 2、嬌生慣養。父母一味贊揚孩子,有時對孩子的缺點也津津樂道,生活上包辦代替一切,孩子受到過多的保護,自以為是,產生“自我優越”心理,養成坐享其成的習慣,稍不稱心就發脾氣或畏縮逃避,且聽不得批評,甚至稱贊別人他也受不了。

說大話--孩子想像的翅膀

幼兒期是想像力開始發展的時期,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少,認識水平不高,思維、想像的方式不同于成人。其想像具有夸張性且容易與現實相混淆,是幼兒心理發展的突出特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愛說大話的孩子。他們當中,有的自尊心強,好勝心切,把話說得大大的,以壓倒對方來維護自己的自尊;有的虛榮心強,不甘人下,以說大話來平衡自己的心理,有的富于幻想,以致說出一些異想天開的大話。如何正確對待這些愛講大話的孩子呢?

孩子不求上進怎么辦

網友:四歲的孩子,凡事漫不經心,不與其他孩子爭、比,“不求上進”,家長是順其自然,還是對此予以糾正? 茅教授答疑: 首先要問一問家長講的“不求上進”指的是什么?您這里說的“不與其與他孩子爭、比”好像并不是“不求上進”。而且對四歲的孩子用這么嚴重的評語也太過份了。從另外的角度看,孩子不與其他小朋友爭和比并不是壞,還可能是好呢!說明他比較豁達、寬松,而且還會很快樂,這不是很好嗎?

讓孩子樂意接受爸爸媽媽的要求

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2~4歲的孩子正處于“反抗期”,顯得特別任性、執拗,不樂意接受爸爸媽媽的要求。實際上這是正常現象。作為爸爸媽媽應該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身心特征,因勢利導,進行教育。但是,有些爸爸媽媽一味順從,對孩子溺愛;也有些爸爸媽媽動輒就斥、打罵,加劇了孩子不接愛爸爸媽媽要求的心理。

教育寶寶也要講究語言藝術-寶寶俱樂部

教育寶寶也要講究語言藝術

現在,不少父母都說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但是很少有父母會這樣反過來想一想,自己對孩子說的話“中聽”嗎?是不是自己說的話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使孩子難以接受父母的好意呢?其實,這樣的情況的確并不少見。

嬰幼兒有沒有心理問題

當一個小生命還生活在母親的子宮里時,我們稱其為“胎兒”;胎兒降臨人間,在1個月內稱為“新生兒”;1歲以內稱為“嬰兒期”;1歲到3歲稱為“幼兒期”;4歲到6歲稱為“學齡前期”。許多人認為嬰幼兒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哪里會有心理問題呢?但是,精神醫學專家告訴人們,嬰幼兒同樣有心理問題。而且這一時期的心理衛生,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孩子為什么會做魘夢

魘夢,又稱為夢魘,發生魘夢時,小孩會在睡夢中發出驚叫現象,或者突然從床上坐起,嚎啕大哭,高聲呼救。此時,小孩兩眼圓睜,面色通紅,片刻后安靜,自行復睡。 如果當時把孩子強行喚醒,被喚醒的患兒當時神志朦朦朧朧,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待家長提醒后,幼兒再仔細回憶,可以說出自己剛才作了一場惡夢,這種情況就是魘夢,也就是通常人們習稱的“作了一場惡夢”。

別對攻擊行為大驚小怪-寶寶俱樂部

別對攻擊行為大驚小怪

孩子們在探索周圍和遠處新東西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危險、未知的對抗以及新的社會關系,他可以從中受益匪淺。這里有五種行為模式、五種針對對抗的反應行為:攻擊性反應(積極進取),逃避(逃跑),恐懼(躲藏),社會規范行為(尋求幫助),放棄(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