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壞習慣”可能是寶寶智力聰明的表現
每位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寶寶培養的聰明健康,最好有任何壞習慣都能夠及時的更正。但有時候寶寶的一些“壞習慣”卻正是他們智力發育的表現,當你遇到以下這幾種情況的話,千萬別著急生氣,這說明寶寶正在越來越聰明呢!
每位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寶寶培養的聰明健康,最好有任何壞習慣都能夠及時的更正。但有時候寶寶的一些“壞習慣”卻正是他們智力發育的表現,當你遇到以下這幾種情況的話,千萬別著急生氣,這說明寶寶正在越來越聰明呢!
事實上,大部分的孩子到了6、7歲時都會有這樣的表現,就算你一直叮囑孩子也沒有什么用。心理學家解釋說,孩子在6、7歲的時候,要關注很多的事情,好奇心非常強,所以往往會導致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因此,爸爸媽媽遇到孩子丟三落四很嚴重的時候,不妨采用一些小小的策略。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在討論危險情況的時候就會嚇孩子,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得有些東西是對他們有害的。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教給他們更安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們也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安全。那么,正確的做法有哪些呢?
雖然說現在有一套衡量孩子生長情況的標準,但是每個孩子有著各自的生長速度,他們不會跟標準上成長的一模一樣。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太著急。
寶寶的智力不僅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后天家長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家長的一些錯誤行為甚至會嚴重影響到寶寶的智力發育。尤其是以下幾種行為,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注意!
調皮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錯誤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就算是大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更別說孩子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分場合和時間的,不然只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當爸爸媽媽看到孩子拆玩具時,最好是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拆完后,告訴孩子機器中有哪些零件,怎么樣搭配在一起玩具才會動,然后,手把手教導孩子把拆開的玩具恢復原樣。這如此一來可以讓孩子在“破壞”——探究——復原的過程中,覺得自己獲得了知識。
發脾氣是很多人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對于家長來說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要說孩子了。而很多家長看見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會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是動手。其實這種做法是特別不正確的,要弄清楚孩子生氣的原因,而聰明家長都是這樣處理的!
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會覺得煩躁,只想要讓孩子快點停下。但一味地“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并不能起到止哭的作用。那么,究竟該怎么做呢?
這世上,還有誰會比孩子更容易原諒我們呢? 海靈格說:“你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多么忠誠于自己的家庭,又是多么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父母。” 一句“對不起”足以讓他忘記所有的委屈,原諒父母所有的疏忽,重新快樂起來。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教育是直面一切生命的教育。通過生命教育,讓兒童認識自己、了解他人,懂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會積極生存、健康生活和獨立發展。
孩子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給家長提供了很多資訊。孩子有以下表現,父母需要反思。
“他還只是個孩子,能知道什么?”對于還未上小學的孩子,很多家長覺得他們太小,還不能明事理、辨是非,順著、哄著就行了;也有家長認為,沒有懲罰,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無論孩子多大,犯錯是大是小,都要讓他承擔后果,適度“懲罰”很有必要。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會認為控制好過放任自流。其實,很多時候控制非但不能改變孩子的不恰當行為,還會因此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破壞親子關系。
三歲的寶寶還很粘人,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寶寶此時還很少,當寶寶哭鬧不止時,當寶寶不聽話時,當寶寶脾氣大時,父母們應該如何進行引導教育呢?俗話說“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由止可見,三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