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共 925 篇文章

標籤:寶寶教育 第21頁

孩子的道德教育要注意什么

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在家里建立一個好家規,這個家規應該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延伸和具體化,使幼兒生活有良好道德的家庭環境中。 2、經常用生活實例向孩子講解家規和一些社會規則的涵義,使孩子從“必須遵守”到理解有一個初步的轉變。

兒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斷-寶寶俱樂部

兒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斷

心理疾病又稱心理障礙、心理異常。它與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兒童大腦功能發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現實,在言語、行為和情感上出現多種歪曲現實、無中生有的反常表現。 我國3-15歲的孩子中,有5%-15%存在著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歲的初中生心理異常者超過20%。兒童心理疾病分為兩類,一類為非精神病性心理異常,又稱心理偏異;另一類為精神病性心理異常,又叫心理變態。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健康”新概念: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兒童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時期,心理衛生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高度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是指兒童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并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

公共場合也要給孩子留面子-寶寶俱樂部

公共場合也要給孩子留面子

我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看完后覺得故事中的場景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現在我希望與廣大家長一起分享這則故事,希望大家在看完后有所啟發:   當時,我正和其他旅客一起排著長龍,等待辦理安全檢查的手續。突然傳來非常尖厲的訓斥聲,原來是一位母親因為兒子弄丟了什么,正在對他大喊大叫。由于這位母親用的不是英語,在場的大多數人都不明就里,想著媽媽責備孩子一定有她的道理,也沒有多加過問。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人的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是因為“老師說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目前,許多孩子都存在著做事有始無終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生連任的教師,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細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模仿著、學習著,往往在你還沒有覺察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話:“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那么“上梁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圓滿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保護孩子的天性-寶寶俱樂部

保護孩子的天性

在飯廳里,一個大人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嬰兒看到了一幅畫了許多水果的畫。他一邊看著畫,還一邊做出假裝吃東西的樣子。當時這個嬰兒本來還在吃奶,由于他曾經看過大人吃水果的樣子便模仿起來。抱嬰兒的大人看見孩子模仿的那么開心又很有興趣的樣子,就抱著他站在畫前,一直到嬰兒興趣索然才離開。

寶寶不合群怎么辦

小孩總喜歡同小孩在一起玩,這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抱他出門時,如果遇見了小孩,孩子就會表現出歡快的神情。但是,在孩子2歲以前,孩子雖然喜歡同小朋友在一起,卻還不會與小朋友玩配合性的、共同完成的游戲。他們是聚在一處,自己玩自己的。玩沙子,一人一個小桶、一把小鏟,如果界線沒被“侵犯”,就會互不干涉。到了2-3歲時,開始協作游戲,一同堆城堡,一起過家家。

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展

所謂自我意識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獨立性等等。在寶寶的第一年,是說不上什么自我意識的,他甚至還不能知道自己的身體的存在,在吸吮自己的手和腳時,就像吸吮自己以外的東西一樣。

逆反心理是不良家教的產物-寶寶俱樂部

逆反心理是不良家教的產物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隨意地對孩子進行諷刺、挖苦、辱罵甚至毆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對抗情緒;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當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愿望時,就大發雷霆甚至打罵孩子;還有一些父母由于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按照孩子心理發展規律施教,遇事婆婆媽媽嘮嘮叨叨,說話過頭,愛擺長輩的架子等。

幼兒期依戀的發展

一、 幼兒期依戀的表現 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寶寶處于依戀關系明確期。在此階段,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于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和主動探索環境,同時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從此點出發,去探索周圍世界。當有安全需要時,又返回看護人身邊,然后再進一步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 ,—離開照看者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的采取謹慎與回避的態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

孩子對“反面角色”感興趣-寶寶俱樂部

孩子對“反面角色”感興趣

孩子對“反面角色”特別感興趣,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盲目模仿。孩子知識經驗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差,當聽到或看到影視片中反面人物的怪模樣時,他們并不理解那些臟話及怪樣的意思,只是覺得新鮮、好玩,因而便模仿起來。

別讓您的孩子變得任性

 眾所周知,兒童心理發展并不成熟,他們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所以多少都有點任性,這與是否是獨生子女關系不大。   別讓您的孩子變得任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任性其實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生活和成長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大多數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但是,孩于的任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種學習方式。 孩子好模仿的特點,常常與好奇心有關,看見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見別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事物范圍的擴大,知識經驗的積累,孩子開始模仿電影、電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對孩子好的模仿行為應當支援,并給予表揚和獎勵,使之強化;對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為,成人應當制止,因為這種模仿只能導致孩子正確模仿作用的喪失,不良模仿和破壞性行為的出現,進而產生不良的心理。

孩子淘氣為哪般-寶寶俱樂部

孩子淘氣為哪般

孩子“淘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氣”。幼兒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現為活潑好動、好奇。幼兒期孩子知識貧乏,許多事物對他們來說,是充滿神奇和奧秘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試試,往往成人越不讓看,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則視為“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