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商培養四步驟
驟一父母健康的教養方式與示范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環境,親子關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孩子對待自己的情緒和環境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內部的氛圍對孩子情商的發展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驟一父母健康的教養方式與示范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環境,親子關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孩子對待自己的情緒和環境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內部的氛圍對孩子情商的發展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好像大人做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培養孩子感恩的心理呢? 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我教育女兒的一些方法可能可以為大家提供借鑒: 一、適當地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女兒做,讓她體會勞動的艱辛,在艱辛中感恩父母的辛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心理學家對嬰兒的模仿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個小時中,嬰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時的嬰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動舌頭。
孩子不肯好好坐在餐桌前吃飯是最令媽媽頭疼的事,種種“威逼”、“利誘”的手段都用過了,但是玩具上還是倒上了菜湯,電腦鍵盤上也到處是黏糊糊的米粒。這可怎么辦,不能總是端著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吧。 其實,媽媽們只有在一些小細節上下手,就能讓寶寶靜下心來乖乖吃飯。
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過孩子突然哭鬧不止、煩燥、摔玩具的情況呢?如果有的話,可要注意嘍,這時的寶寶已經進入到執拗敏感期嘍。到了這個時期媽媽們應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們來分享一段搖籃網友空靈兒的經歷。
爸媽的良好習慣能幫助寶寶成長的更健康,而不良習慣不僅可能影響到寶寶的健康,還會讓寶寶有樣學樣,也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作為寶寶榜樣的家長,哪些行為是應該避免的呢?
圖圖向來喜歡爭強好勝,贏了得意洋洋,輸了大發脾氣。上大班后,他更愛事事占上風,總愛跟同伴比,從球踢得多遠,到家里有多少玩具,都要勝人一籌。昨天他竟然得意地說:“我換牙了,航航沒有。”弄得爸爸媽媽哭笑不得。
小溪寶寶好性格不是天生的喔,掌握一些規律,正確運用一些方法,保證你能夠有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好孩子。 1) 活動水平 留意什么:你的嬰兒真的對從她的彈力椅上看世界感到滿意?又或者她從看換尿布轉為看摔跤比賽? 如何處理:如果孩子的活動水平低,你可能不想用太多的身體活動來打擊他。
自從寶寶出生,有關他們的一切大小事務就由爸爸媽媽負責了。不過,當寶寶1歲以后,你是否發現他們似乎有了自己動手的潛力?沒錯,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歐文哈里斯嬰幼兒發展培訓中心的副主任艾米指出,孩子在1歲后就已開始掌握廣泛的基本技能。此時,爸爸媽媽不要再事事代勞,而應遵循寶寶的成長狀況,適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這也是鍛煉寶寶自立的好時機。
嫉妒心,雖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但你不能就此聽之任之,而要及時疏導,以免使寶寶形成不良的性格。寶寶嫉妒心的表現很外露,不會掩飾。只要稍加注意,你就能及時發現,及時疏導。
一提到寶寶的用餐習慣,不少媽媽會皺起眉頭,無奈地倒苦水:“實在拿孩子沒辦法,讓他好好吃上一頓飯真是太難了!”媽媽們碰到的難題,倒不是寶寶“拒吃”,而是寶寶吃飯打“持久戰”,或飯菜滿地灑。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狠話”,專家認為這比體罰的后果還要嚴重。“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孩子。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樂觀是一種“迷人”的性格特征。他經過長期的研究及跟蹤調查發現,樂觀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樂觀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免疫力;樂觀能使人的身體更加健康;樂觀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保持融洽的關系;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家庭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
別以為小寶寶沒有脾氣,沒有性格,只要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其實小寶寶跟成人一樣,也有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性格。對待不同氣質的寶寶,新手爸媽要采取不同的養育法,這不但有利于氣質寶寶的培養,也會糾正寶寶性格中的缺陷,為將來寶寶培養健全的性格打下基礎。
家長不要固執地認為“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獨立性,其實長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能力,有意無意地使用忽略孩子的辦法,也就是“不管”,好像這樣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