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BB養成12個最重要的習慣
我問:“平時有沒有讓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她說:“沒有。” 我再問:“那為何突然又叫孩子掃地呢?” 她說:“孩子放寒假在家,什么事都不做。我突然想,一年后他就要大學畢業了,如此依賴家里、如此沒有責任心,這樣下去怎么行?要不就叫他從最簡單的家務———掃地開始吧。”
我問:“平時有沒有讓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她說:“沒有。” 我再問:“那為何突然又叫孩子掃地呢?” 她說:“孩子放寒假在家,什么事都不做。我突然想,一年后他就要大學畢業了,如此依賴家里、如此沒有責任心,這樣下去怎么行?要不就叫他從最簡單的家務———掃地開始吧。”
原則1 篩選針對嬰幼兒設計的節目 成人的節目多數都有豐富的聲光刺激效果,而且步調很快,其實并不適合2歲以下寶寶觀看,因為寶寶的腦部仍在發育階段,必須透通過不斷重復的過程來建構對事物的認知,這也是為何寶寶喜歡不斷重復看同樣的節目,或重復做同樣的活動的原因。過量的聲光刺激反而會讓寶寶變得被動接受訊息,所以,建議爸媽選擇特別針對2歲以下嬰幼兒設計的電視節目或頻道,以降低看電視對寶寶帶來的不良影響。
寶寶不聽話,媽媽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特別是在2歲左右,寶寶到了“可怕2歲”的反叛期,更是和爸媽對抗到底。那么怎么才能讓寶寶乖乖聽話呢?小編認為讓寶寶聽話不如你先聽他的話!讓寶貝聽話的6個小攻略: 1、與其讓他聽話,不如你先聽他的話 寶寶到了2歲左右,他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會逐漸發展起來,因此你會發現每當向寶寶提要求的時候,他總是指手畫腳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孩子正是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一、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培養快樂性格的過程中,友誼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加深與孩子的感情,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地與人交往。 二、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權利。養成快樂性格與指導、控制孩子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系,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其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時,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所以,家長應讓孩子知道:擁有一顆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禮貌的孩子會讓他人覺得愉快、舒服。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 通常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原因大約有三種:
打人的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這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寶寶生氣、情緒發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杯……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等女兒快1歲,該脫離嬰兒床時,我們就開始考慮分房的問題。當時全家還在日本,記得那天去看兒科醫生,順便問了一句:“日本的不分房和美國的分房哪種好?”沒有想到,日本醫生對美國的從小分房很有成見。他說:“你們想想,一個那么小的孩子,就自己孤獨地躺在屋子里,感覺不到父母在身邊,長大后也不懂得和別人溝通,最后鬧不好會拿槍殺人,那時父母后悔也晚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在家里,姍姍總是鬧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小寶寶好打人,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經常吵嘴、打架,寶寶受耳濡目染的影響所致;有的是寶寶看到托兒所的小朋友和鄰家的孩子打人,覺得有趣,于是進行模仿而致;還有的是父母怕寶寶受欺侮,有意教寶寶“誰要打你、你就打他,咱不能吃這個虧”,錯誤教育而致……
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須注意得當、得法。過度地或過于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贊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贊揚的。最好是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給予及時的、準確的反應,比如對他說:“我看到你已經學會分數的加減了”,“你的那首詩確實寫得不錯”。這比籠統地說“好極了”,效果會好得多.
如果你稍加留心,也許以下幾個鏡頭對你來講并不陌生:孩子吃飯時,不愿意吃,邊跑邊玩,媽媽端著飯碗,在后邊追著喂;走在馬路上,常常看到已會跑會跳的孩子,偏要伏在家長背上,縱然家長已累得滿頭大汗,孩子仍舊不肯下來自己走;孩子上學或放學時,書包無一例外地放在接送的家長手上……
孩子的應變能力怎么體現呢?如果你家的寶寶能就一個問題提出多個有效可行的方法;或者面對一些陌生環境時依然能夠很好地適應面對不同的人和事……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說明他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哦!但生活經驗不足的孩子遇到事情大多慌張、害怕,更多時候是尋求爸媽的幫助,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么去培養孩子的良好應變能力?
既規則又自由的好習慣 在幼兒園里,樂樂拿著一塊積木主動對琳琳說:“你跟我一起玩吧。”琳琳說:“我不想跟你玩,我想跟悠悠玩。”樂樂接著做她的思想工作:“我會搭水立方,你來看。”琳琳不為所動:“我不去。”樂樂有點不高興地說:“你不跟我玩,我自己玩。”樂樂便自己到建筑區專注地搭起奧運場館。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對于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自我夸耀不僅是一種正常現象,還是健康心態的表現。在一個充滿愛的安全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總是自我肯定。當三四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時,他會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心滿意足,也許他值得夸耀的成就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只是畫完了一幅畫,或者出去玩的時候排在了隊伍的第一個,可他卻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你:“我畫得多有意思呀!”孩子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擅長這個,但不擅長那個,他只能想到“我做得很好”。
寶寶成長的每一步都會觸動著你的神經。剛身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興奮與期待,所以你也會積極地為寶寶的成長做許多的事情。但是,小編提醒你,作為新手父母的你也許有多經驗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該做或者不該做。寶寶3歲之前,哪些事情你是不能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