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比較習慣于用右手,而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孩子用左手來拿筷子、用左手打球、用左手畫畫……幾乎所有我們用右手來完成的事情,他們都會用左手來做,人們常常褒貶不一的稱他們“左撇子”。奧巴馬、拿破侖、比爾·蓋茨、“脫口秀女王”奧普拉、《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左撇子。
與此同時,許多父母卻無法接受自己孩子善于使用左手的事實,與遺傳的天性做著斗爭。那么左撇子真的比右撇子聰明嗎?如果家有“左撇子”,父母該怎樣恰當培養呢?
嬰兒不愛喝水的八大妙招。張女士講:每次給寶寶喂水,寶寶都拼命掙扎不喝水,奶瓶更不會碰的.我真是頭大了,他從來不愛喝水,也喂不了,這可怎么辦啊?專家提醒:寶寶這個時期自主意識和好奇心都表現的很明顯,所以要采取策略:
1.和寶寶玩喝水游戲
你可以找來兩只小杯子,在兩只小杯子里倒上同樣多的水,一只杯子給寶寶,一只杯子給自己,然后和寶寶一起玩“干杯”游戲。
2.鼓勵策略
多說“寶寶好乖,喝了水就不渴了!”“多喝水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寶寶會為了被夸獎而配合家長的要求。
孩子“犟嘴”,家長往往很生氣,認為孩子不服教導,不尊重大人。許多家長還會因此天大罵訓斥孩子。其實,孩子“犟嘴”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家長應當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準“癥結”,對孩子實行有效的教育。
一、因為大人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孩子“犟嘴”的。這是孩子為澄清事實而進行的“自我辯”。這時候,家長應該耐心聽取孩子的辯解,并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予以表達。試想,這種尊重事實、不向權威屈服的品質,不正是我們大人所贊譽和追求的嗎?怎么當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時,我們反而受不了了呢?
不當的家庭教育,是導致“蛋殼心理”產生的最根本原因。作為父母,誰也不愿意讓孩子經歷苦難,尤其是那些在艱苦歲月中長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讓孩子吃苦。因此,作父母的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計美好的明天,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極盡贊美之詞,卻舍不得批評和管教……過分嬌縱、百般溺愛是導致這種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孩子學走路,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應該及時表揚;
孩子跌倒沒哭,應該表揚;
及時表揚和鼓勵是促進孩子繼續學習,繼續進步的必要條件。缺乏表揚的孩子性格易形成消極、冷漠的傾向,而且智慧、語言和交往等方面的發展,也均受影響。
獎勵必不可少,但獎勵不當也會讓寶寶養成不少壞習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獎勵得當呢?
獎勵紅綠燈
獎勵通常分為:自然獎勵、精神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
我們獎勵寶寶時,應該遵循以下順序:先自然獎勵,再精神獎勵、活動獎勵、最后才是物質獎勵。
寶寶總愛搶別人玩具,而自己卻不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這是不是自私呢?其實這是小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維在作怪。作為爸媽,應該要體諒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維,并且教孩子學會分享,這才能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個性。
1、寶寶自我中心化思維
寶寶跟爸爸媽媽出去玩,對地下人行通道的臺階產生了興趣,走下臺階后,又返身上去,上上下下好幾遍。正常發育的寶寶,根本就不存在行為問題,有行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不當管教造成的。
誰說只有大人才會見風使舵、見機行事、察言觀色!寶寶年紀雖小,智力卻不可低估。對不同的對象,他們有不同的行為暗語。大人們可要把握好他們說暗語的規律,才能找到破解的最佳方法。另外,不同身份關系的人,對寶寶的同一暗語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一起來看看有關寶寶行為暗語的趣味規律吧!
規律一、寶寶過招先挑人
【家庭篇】
關于抱抱
當寶寶與祖輩外出同行時,總是變相地提出需要抱抱的要求,或者是突然變得乖巧,選擇自己走路。因此要求抱抱的幾率50%。
1、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多鼓勵孩子出門與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過與小朋友的交往,會找到自己的榜樣。然后模仿他的行為,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相應就減少了;家里來了客人時,可鼓勵他為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積極回答客人的問題;父母帶孩子上街時,鼓勵孩子白已去購買東西;經常帶孩子去串門。
2、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讓他踏出害羞情結。如害羞的鴨子和沒有自信心的天鵝是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結果變成美麗又受歡迎的成員的。
有些媽媽對于寶寶在餐桌上的搗蛋行為感到既頭疼又抓狂。自從寶寶出現在飯桌邊后,吃飯時間就沒有安寧過。每次吃飯媽媽都感覺像是在打仗一樣,要和寶寶斗智斗勇。面對寶寶的這些令人抓狂的行為,媽媽有什么妙招令寶寶安坐乖乖吃飯呢?
1、餐間多動癥
情景呈現
3歲的明明是個好動寶寶,根據幼兒園老師的反映,每次吃飯時間都要老師時刻盯著他,不然他隨便吃兩口就又跑去玩玩具,或者拉著旁邊的小朋友聊天。每次都要老師把他拉回椅子上監督著他,他才會乖乖地把飯吃完。在家里也是如此,每次媽媽喊明明吃飯,他總是遲遲不愿過去,非得媽媽把他從電視旁拉過去,沒吃上幾口就又跑去房間玩爸爸的手機。讓他乖乖吃飯真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
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系以前的知識,并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課后復習
“溫故而知新”是復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艾賓浩斯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
家中寶寶喜歡亂扔東西,一開始爸媽以為寶寶是在發脾氣了,但看他嘎嘎地笑出聲來似乎是樂在其中。爸媽很擔心寶寶亂扔東西的淘氣行為會逐漸成為壞習慣。有專家表示,扔東西是寶寶獨有的學習方式,寶寶正是在了解周圍世界的運行規律呢!真的嗎?寶寶亂扔東西都能夠扔出學問,促進智力發育?
1、2歲以內扔東西是寶寶在學習
很多家長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左右,會對“扔東西”的游戲十分熱衷。但凡能抓到的物品,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丟出去,然后讓爸媽再撿回來,寶寶對此玩得不亦樂乎。寶寶在玩扔東西游戲時其實也是在觀察物體墜落的軌道、方式,探索不同物品落地時發出的不同聲音。他正是通過這樂此不疲的游戲來逐漸認知世界呢。
只要媽媽有足夠的智慧和足夠的教育敏感度,廚房也能成為教育的根據地呢!媽媽還能感受到的和孩子共度的美好時光。
1、游戲原料隨手拾
“來,玩一玩,充分刺激孩子的視、聽、觸、味、嗅功能。”
視——買來的水果,一一問孩子都是什么顏色?請他拿著水果找找,家里還有什么東西和這個顏色一樣?拿起香蕉,請他想一想,還見過什么東西是這個形狀?指著一堆蔬菜,請他幫著把圓的放一起,長的放一起。
性格孤僻的孩子,會因為對周圍的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而向父母、老師及同學關閉心靈之窗。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而任其發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如何幫助孩子糾正孤僻的性格呢?
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不和,經常爭吵,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培養,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就會因此而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從而養成了孤僻。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一、孩童是最敏銳的觀察者
道德智商不只是從背誦條規得來,而主要是從學習怎么跟人相處,怎么對待他人時,而成人道德行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銳的覺察者。要小孩子說出他們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們確實也是我們的觀察者。當我們想教育小孩時,其實有時我們也可以向他們學習。
其實,經常獨自留在家中的孩子容易發生人身意外,心理上更容易患上孤獨癥。因此,為了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在提高孩子的兒童傷亡的認識和防范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孩子長期獨處在家所引致的心理問題。那么,家長應該怎么辦?
1、每天堅持交流
家長不要以忙為借口而減少了對孩子的關愛與溝通。即使平日工作量大,回到家已經很累,也請盡量抽一點時間和寶寶聊聊天,讓寶寶說說今天上學的趣聞,或者和朋友一起玩耍的開心事,其實這些不會占用你很多的時間,但卻會讓寶寶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注。家長也可以將自己遇到的事情和寶寶講,即使他們不太懂社會的事,但這種平等溝通能夠讓孩子有受尊重的感覺,能夠和父母建立一種朋友關系,相互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