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壞習慣養成 都怪家中3因素
遠離壞習慣,養成終生受用的好習慣,家庭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走向成功。這不正是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實嗎? 1、模仿 習慣源自模仿。調查發現,一般孩子容易出現的壞習慣,絕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響,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等等。
遠離壞習慣,養成終生受用的好習慣,家庭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走向成功。這不正是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實嗎? 1、模仿 習慣源自模仿。調查發現,一般孩子容易出現的壞習慣,絕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響,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等等。
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為此他們擁有太多的愛,但有時“太多”也會變成孩子的心理壓力。物質擁有量的過剩與情感、精神營養的不良會使孩子發展失衡。心理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心理素質一般包括穩定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個性的健全發展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耐受挫折的能力;能與周圍人友好相處并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保持適度的自尊與自信。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呢?
導語:你家寶寶認生嗎?其實寶寶認生也是一種成長,媽媽該做些什么讓寶寶能夠安然度過這個時期呢?實際上寶寶媽要正確對待寶寶認生期。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寶寶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寶寶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2-3歲的寶寶開始出現獨立意識,他們為了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往往容易和爸媽對著干,以顯示自己的能耐。對于這些抗爭到底、爭取“獨立”的寶寶,家長拿他們怎么辦才好?如何讓他們乖乖合作? 1、做事磨蹭的時候—— 叫他把倒出來的玩具收拾好,小寶總是嘴上答應著,然后磨磨蹭蹭地總不見他有“開工”的勢頭。怎樣才能讓寶寶成為“行動派”呢? 表格督促法。要寶寶按時完成一件事情時,你可以嘗試用表格督促法。你可以將孩子容易拖拉的幾件事列入表格,比如上床睡覺、收拾玩具、疊好衣服等,和他約定好并給孩子的表現打分。當然當孩子好的表現累計到一定分數時,可以給予獎勵,這讓寶寶更有動力去完成你交代的事情。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畫下來,貼在他容易看得到的地方,對于寶寶來說也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呢!
和許多成年人一樣,孩子往往也喜歡聽表揚而反感批評。而家長和教師普遍認為,那些在孩提時代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持“敬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等消極態度。由此,他們進而認定,從小就學會接受批評無論對一個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還是對促成其事業的成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孩子正確面對批評?
導讀:家庭是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個體社會化的第一步,是在家庭里通過父母來實現的。作為家長,應從哪些方面對幼兒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呢?普遍認為,幼兒家庭素質教育有以下目標: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慧素質、品德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 其中,“體、智、德、美、勞”早已作為全面發展的標準被提出來,而心理素質則是一個較新的、反映時代需要的課題,它包括情感、意志、個性、健全人格等方面。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心理素質各方面能否和諧發展將比智慧水平的高低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成功。下面就幼兒家庭心理素質教育提出幾點建議。
最近微博上說,舊東西舍不得扔,喜歡舊事物,不接受新鮮事物是一種病態。于是媽媽們便開始觀察發現,自己的寶寶有時候也有類似的“癥狀”:給他買了新的玩具,他卻不領情,還是隨身抱著他那破舊的毛毛熊;臟兮兮的、已經起了毛邊的小故事書他就是怎么也不肯扔掉……媽媽納悶:寶寶這種戀舊、戀物心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美國心理學家近日研究發現,能夠心存感激,經常說“謝謝”的孩子情商更高,機靈、熱情、堅定、細心而且更有活力。而且,這些孩子也更樂于幫助別人。 孩子在正確的引導下,就不會自私地說只喜歡自己的新玩具和美味食品,而會想起幫助自己的小朋友和親人。但是...
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惹得我們心煩,因而我們總是會對孩子發脾氣、甚至給他嚴厲的懲罰。其實,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控制好我們的情緒。換個方式思考問題,調整我們的語調、表情,在生活中增添一分寧靜、幽默,你會發現你和孩子相處得更好。 消極情緒“傷感情” 有時候我們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有時候孩子吵鬧不已我們忍不住給他一點顏色瞧瞧。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你的寶寶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滿發泄在你孩子的身上。
當孩子逐漸明理,開始可以聽懂“對”與“不對”,“應該”與“不應該”的時候,就應該讓寶寶學會一些規矩,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于今后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作息有規律 作息是否有規律,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有規律地作息。 把握好建立規律作息的幾個原則 尊重寶寶的節奏,不要讓寶寶感受到壓力;隨著寶寶的年齡、發展特征及需求而及時調整;不做硬性要求,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習慣都有所不同;隨著季節變化調整作息。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越來越聰明,寶寶的需求逐漸變成要求,如果家長聽之任之,寶寶的要求幾乎是隨心所欲,完全是無組織無紀律可言。媽媽是不是要考慮一下讓小寶寶學一點規矩了? 1、為什么要在嬰兒期給寶寶立規矩? 給寶寶建立規矩,不僅是讓寶寶“乖”“聽話”,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能保證寶寶在秩序中成長,讓寶寶學會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秩序與和諧的氛圍。
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到時間了,孩子還不想離開小朋友的家;讓他收拾玩具,他像沒聽見一樣;盡管你一再要求他別那么干,寶寶還是把他的玩具卡車扔得到處都是。寶寶為什么會這么不聽話呢? 這是因為你的孩子已經不像3歲以前那么依賴你了,他現在的個性更強、對自己更有把握,甚至還會有些叛逆。有專家指出:不聽話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堅持自我的方式。
雖然寶寶看上去整天都在不停地動,不過,讓他開始學著玩一些相比肌肉而言,對思維要求更多的游戲,以及用不著那么多動作的看和聽的游戲,對他將來的教育也很重要。成年人的參與有助于幫助寶寶理解和集中精神。
乖孩子像蘋果,外表光鮮,內里不容易察覺,淘氣的孩子像草莓,有什么問題都表現在外表,比較容易發現和糾正,關于孩子成長和發育的問題,任何一個寶寶都是存在的,是“草莓”還好,但若是“蘋果”的話,我們就不知道孩子什么時間發生了什么問題。
你也許聽說過那句經典名言:給寶寶讀書多早都不算早。是的,如果你能接受并堅持,從胎兒期就可以開始給寶寶讀書。等寶寶出生后,你仍然可以繼續給他閱讀那些他在胎兒階段就聽過的書,并增加其他適齡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