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共 122 篇文章

標籤:寶寶行為 第4頁

當寶寶和你“作對”時

從2歲左右開始,媽媽會發現原來的乖寶寶越來越難帶。他變得很有主意,而且任性,有時看起來他就是在和媽媽做對。這時應該怎樣處理與寶寶的沖突呢?幾個媽媽交流了她們的經驗。總結如下,看看能否對大家有所啟發?

孩子淘氣情況緊急處理-寶寶俱樂部

孩子淘氣情況緊急處理

好奇的、可愛的、無所不能的寶寶們,他們每天每天都在創造著讓你或欣喜或驚訝或憤怒或無可奈何的“事跡”。可是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一些打死我也想不到的事兒來!如果孩子吃了狗狗的食物,如果孩子濕著頭髮吹冷風,如果孩子擅自喝了他的小兒維生素……看看這里的建議,也許會對你做一些臨時的緊急處理有所幫助。

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理由-寶寶俱樂部

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理由

我們常常習慣于用成人的標準和眼光來看待兒童,把兒童的行為和感情用“好”“壞”來區分,使兒童常常因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責怪。如:兒童可能喜歡某種活動,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屜里的東西等,總免不了被成人說成是頑皮、胡鬧。由于兒童不可能知道怎樣做成人才認為是多的,又由于依賴成人,就非常想要討成人的歡喜,這樣,兒童就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感到沒有把握而喜歡看成人的臉色行事。

面對寶寶的習慣家長要耐心

小偷!強盜!給寶寶冠以這樣的罪名,不免有些夸張吧。這些家長們避之不及的嚴重壞毛病,在寶寶身上卻經常發生,他們對此若無其事。并不是寶寶的基因里有這么多惡習,實在是他們不知道“我的”“你的”和“他的”有什么區別。 “小偷”:口袋里經常藏玩具

鼓勵孩子勇于糾正缺點的12句話-寶寶俱樂部

鼓勵孩子勇于糾正缺點的12句話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但父母怎樣面對孩子的缺點,卻很有講究。教育學家認為:用粗暴、打罵等方法糾正孩子的缺點,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用說服教育、講道理的方法,使孩子認識到缺點錯誤的危害性,他才會主動地去改正缺點。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糾正缺點,必須講究方法。

12種常見寶寶表情背后的真相

  孩子有很多表情:打人、咬人;哭;撒嬌;害羞;害羞等等,每個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樣的原因,讓我們解開所有的密碼。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開始行動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10個小步驟教寶寶輕松學會如廁

 大部分家長都急切地盼望把如廁訓練作為他們孩子發育的一個里程碑,不為別的,就為了不必再給孩子換尿布。但很少有爸爸媽媽會做持久戰的準備。沒錯,有些孩子只要幾天就適應了,但也有很多孩子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你了解訓練的基本原則,并且讓寶寶明白整個過程,你們成功的幾率就更大。

個性決定行為

個性是指人的需要、興趣、理想、信念等個體意識傾向性以及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 兒童的個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大相徑庭。兒童的情感發展及社會化水平決定了他與別人是否能友好相處,他的活動能力和精力水平決定他將來屬于興趣型、動機型還是野心型。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兒童的個性發展也稍有區別。

立規矩7原則,讓淘氣寶寶變聽話

 規則在孩子“學習——發現”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號不明確的話,父母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信號要明確。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誰主動停過?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我想最好這個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寶寶有這些習慣其實不會壞

  讓寶寶盡情地咬   1歲以內的寶寶都喜歡把能夠抓到的東西放到嘴里“嘗嘗”,大人覺得很不衛生,通常都要把東西從寶寶嘴邊拿掉,甚至還會喝斥“不許吃,臟”!其實錯的是大人,而不是寶寶。12個月以前,寶寶感知世界的開始就是他們的小嘴,大人千萬不要強行阻止。正確做法:找一些干凈、柔軟、安全的東西讓寶寶盡情地咬,適當給點磨牙餅,寶寶會很開心的!

1歲以上寶寶仍吃手,6招解決

 一、對于1 歲以內的小寶寶來說,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就讓他好好享受一下“蜜”手指的滋味吧,不用去阻止他。   二、兩三歲寶寶的還在吮手指,可以采用贊揚的口吻對他說:“寶寶長大了,不吃手指了!”也可以告訴他:“手太臟了,不能放進嘴里,否則 要生病的!”

媽媽如何巧妙應對寶寶“地圖期”

  1、責罵   當寶寶尿床后,千萬不要責罵他們。除了給寶寶增加心理負擔外,責罵對幫助減少尿床毫無用處。要知道,尿床這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無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必然,不會因為你的責罵而省略。   2、過早排尿訓練   有些媽媽為了讓寶寶形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在寶寶才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刻意地進行排尿訓練了。但這么小的寶寶對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復雜的排尿訓練,刻意而為反而會讓寶寶因為排尿紊亂而尿床。

別為孩子的“自私”行為喝彩

 “我的”“都是我的”,幾個小朋友在一塊兒分糖果,其中一個要把所有糖果都納入自己口袋里,在一旁的孩子他媽見狀很得意,認為寶寶好樣的,夠機靈。殊不知,這樣的態度助推了寶寶自私性格的形成,不善于分享,將影響孩子的長遠發展。   寶寶天生就很“自私”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愛摔東西 家長怎么教?

  孩子快2歲了,最近他好像發現了一個新游戲一樣,有事沒事就喜歡摔東西,衣服、玩具、紙巾、餅干盒子、遙控器……逮到什么摔什么,還把丟到地上的東西拖來拖去,故意讓它們發出聲音,搞得聒噪不堪,這個習慣太壞了,我屢次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請問我該怎么辦?   孩子摔東西是一種探索行為   排除一些因生氣而摔東西的情況,孩子摔東西多半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小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一旦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他們會耐心地一次次重復這種行動,這可以說是一種很正常的探索世界的行為。基本上,孩子摔東西的動機可能有以下幾種,它們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