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會陰疼痛的護理
會陰是在陰道與肛門之間的皮膚與肌肉,假如該處有縫合口,或是生產時由于嬰兒的頭部通過而造成了瘀血,會陰部位會在最初幾天感到非常疼痛。在此,提供一些改善的方法。 在休息的時候,盡量平躺著,以減輕肌肉的壓力。在臀部與腰部各放一個枕頭,同時在胸部保留一個溝。要小心地避免壓迫到胸部,才不會使乳腺受到壓迫,而導致淤塞。
會陰是在陰道與肛門之間的皮膚與肌肉,假如該處有縫合口,或是生產時由于嬰兒的頭部通過而造成了瘀血,會陰部位會在最初幾天感到非常疼痛。在此,提供一些改善的方法。 在休息的時候,盡量平躺著,以減輕肌肉的壓力。在臀部與腰部各放一個枕頭,同時在胸部保留一個溝。要小心地避免壓迫到胸部,才不會使乳腺受到壓迫,而導致淤塞。
在孩子幼兒階段,母親最缺乏的就是睡眠。小嬰兒需要喂食無數次,因此在最初的幾周,母親晚上睡覺也不得安生,要起來喂好幾次奶。極度的疲乏往往使母親感到生活沒有樂趣,前途迷茫。
據皮膚美容專家潘萍指出,部分孕婦在懷寶寶4個月后,臉上出現茶褐色斑,分布于鼻梁、雙頰,也可見于前額部,呈蝴蝶形,稱為“妊娠斑”。這是因為孕期腦垂體分泌的促黑色素細胞激素增加,以及大量孕激素、雌激素,致使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的功能增強之故。
超實用坐月子15個食補秘訣 1.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 2.雞蛋蛋黃中的鐵質對貧血的產婦有療效。 3.蓮藕排骨湯可治療坐月子期間的貧血癥狀,蓮藕具有緩和神經緊張的作用。 4.干貝有穩定情緒作用,可治療產后憂郁癥。
“坐月子”這一段時間是產婦的“多事之秋”,產褥感染、乳腺炎、子宮脫垂、附件炎等多種嚴重威脅產婦健康的疾病,都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而且民間許多關于“坐月子”的陳規舊俗,也會給產婦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坐月子”期間產婦及其家屬應講科學,注意掌握以下幾條保健要訣
經過漫漫的40周懷孕,子宮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原來是子宮為了容納新來的嬌客,經由荷爾蒙的變化,子宮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因應了新的變化,子宮各組織層充滿著血液。生完之后,奧妙的人體就會經由一個和緩的過程,讓子宮恢復原貌。
剛做了新媽媽的人要注意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通過調查900名平均年齡為33歲的產后婦女發現,新媽媽如果睡眠不足,體重很容易增加,特別不利于恢復體型。
(1)分娩后發抖或寒戰 胎兒一娩出,產婦全身感到輕松,有時會出現全身不可控制的抖動,有的出現寒戰。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喝點紅糖水就會好的。
此湯有養氣益血、補虛通乳的作用。適用產后氣血不足所致的乳汁缺乏或停乳者食用。每日1劑,連用5日為1療程。 原料: 豬瘦肉500克,黃花菜80克,紅棗10枚,鹽少許。
整個懷孕過程使產婦身體的生理變化很大,分娩后如何使自己的身體盡快復原,是每個產婦都十分關心的事。 1、 注意勞逸適當。分娩時由于用力,產婦體力消耗極大,產后一般疲憊想睡。因此,產后最初24小時內,產婦應臥床休息,然后,可以起床在室內稍微活動,這樣可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宮的盡快復原,也有利于產后大、小便通暢。整個產褥期都應保證產婦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可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要因害怕會陰部疼痛,整日躺在床上,這樣對身體復原很不利。
幾種重要營養素的流失,外國的媽媽們來得比中國媽媽要少,因此生產后遺癥對她們來說沒有那么嚴重。這就決定了她們沒有形成坐月子的風俗。 坐月子與否,是與當地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中國人選擇做月子與歐美不選擇坐月子,都是有道理的。不過隨著中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或許有一天這個風俗會將消失也未可知。
正常情況下,產婦于分娩后4—6小時內應當解一次小便,有些分娩不順利的產婦,往往出現排尿困難,如排不出尿或尿不干凈尿。這是因為: 1、分娩過程中,胎兒先露較長時間的壓迫膀胱,膀胱粘膜水腫,張力下降,收縮力差。 2、會陰傷口產生疼痛,對排尿有恐懼心理,尿道反射性痙攣,因此尿困難。
很多人都認為產后不能吃補藥。事實上這時候只有用藥才能緩解分娩后的疼痛,幫助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產后3周內服用“芎歸湯”,可以促進惡露排出,用于排除腹內涼氣的“加減五積散”在預防及治療產后風方面也很有功效。
中醫歷來提倡受清潔、講衛生。產婦在分娩后常多汗、流奶,身上粘濕難受,產婦若此時不能洗澡、梳頭、洗腳和刷牙,則很容易受濕邪侵襲,對自己和寶寶的身體都不利。
產后遭遇盛夏,真是要熱死人了!不過,現在有辦法啦,1、2、3、4周,讓我們帶著您一步一步遠離酷暑,做個既涼爽又健康的新媽咪吧。 產后第1周 空調,舒爽怡人 產后防暑第一步,就是降低居室溫度。所以,空調是阻擋酷熱的最佳"戰士",但不要對著空調的風口直吹。一般來說,居室溫度以22℃~26℃為宜。